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事件作文 事件作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
zmhk 2024-06-06 人已围观
简介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 我很了解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这个话题,并且可以为您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和建议。请告诉我您需要了解什么。1.语文版:小学三年级
我很了解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这个话题,并且可以为您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和建议。请告诉我您需要了解什么。
1.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山雀》教案
2.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三篇
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圆圆的沙粒》教案
4.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玩儿出了名堂》教案
5.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
6.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蒲公英》教案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山雀》教案
#三年级# 导语不止小山雀,其实许多动物都是通过叫声以及动作来代表语言,向同伴或人类表达它们的想法。以下是 整理的(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山雀》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有谁见过山雀呢?
出示挂图:谁来说说山雀的样子?(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学习生字的方式自学生字。
3、教师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三、指导书写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是写什么。
3、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山雀的,并说说作者在不同的地方个观察到了什么?
(在此教学引导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作者是如何抓住山雀的语言,知道我的猜想)
4、引导体会:你从山雀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你喜欢山雀吗?为什么?)
5、指导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五、课外拓展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一猜它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篇二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识记。
2、质疑导读,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识字学词,初读课文。
1、出示生词。
(1)指名认读,评议。
(2)齐读词语。
(3)从词中抽出生字,认读,开火车扩词。
(4)学生自由介绍记识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雀、肯。
2、学生自主分段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同桌合作,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质疑导读,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你们见过山雀吗?他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文中哪个地方为我们介绍了山雀的样子?请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反馈,读句子。
观察图,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珑。
学生有感情齐读句子。
2、我是怎么发现两只灰雀的?
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
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
3、这两只灰雀在干什么呢?他们干得怎么样?
指名反馈,介绍、交流。
理解起劲的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干得起劲?
引导体会山雀找虫子时的专注、卖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
3、看到山雀如此起劲地凿树干找虫子,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后半段内容。
指名发言。
理解词语:一动不动、纹丝不动、像死了似的。
议一议:山雀真的死了吗?它为什么装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总结课堂,鼓励阅读。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小巧玲珑的山雀太惹人喜爱,它们凭借自己的劳动找虫子吃来填饱肚子。当它们遇到危险无法逃离时,就装死来蒙骗对方,以求逃过一劫,真是聪明到家了。
4、鼓励阅读。
三、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
继续阅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读懂山雀的对话,弄清我的猜想的根据。]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山雀的喜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仿照课文,进行观察、仿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字游戏。
2、指名反馈: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与了解。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三段。
二、抓住山雀的语言,弄清我的猜想。
1、学生自由读第417自然段,要求用画出自由的山雀说的话,用曲线画出拘禁中的山雀说的话。
2、指名反馈,读一读找出的语句。
3、集体评议,纠正补充。
4、全班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5、引导体会:你从山雀说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6、学生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直接读两只山雀说的话。
7、教师质疑,引导弄清作者猜想的根据,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以及山雀的聪明、机智、团结互助。
(1)山雀真的会说话吗?课文中出现的这些山雀的语言是哪儿来的?
(2)联系上下文,看看文中我是根据什么猜出山雀的对话的。
(3)指名反馈,抓住山雀第一次说的话做具体地示范性的指导体会。
8、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三、总结课堂,拓展仿写。
1、小小的山雀有着高尚的心灵和美好的品质,它们勤劳、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而文中的我更是通过耐心到观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小山雀都成了能够说话,能够沟通的可爱的小精灵。
2、拓展仿写。
不止小山雀,其实许多动物都是通过叫声以及动作来代表语言,向同伴或人类表达它们的想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篇三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三篇
#教案# 导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我”在上学的路上偶然发现了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水泥道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展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水泥道的热爱。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教学设想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2.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的会写字。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绿色)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叶吗?
2.出示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水泥道为什么铺满金色的巴掌?金色的巴掌是怎么回事?)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排列迟到规则凌乱亮晶晶湿漉漉闪闪发光"。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法国梧桐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法国梧桐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简单介绍法国梧桐: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花序头状,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尤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厂矿绿化颇为合适。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增、棕",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三、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水泥道上铺满金色巴掌?金色巴掌是怎么回事?
2.把你见过的法国梧桐树叶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法国梧桐树叶的(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说说自己眼中的秋风。
(2)说说自己了解的秋雨。
(3)课件出示描写秋风、秋雨的片段,欣赏阅读。
秋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树叶开始变黄了,风一吹,大片大片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满地都是干枯的叶子,走在上面,发出"嘎嘎"的声音。
秋天的雨水特别多,总是滴滴答答下不完,害得我哪也去不了。不过空气变得清新了,不再干燥了,雨一停,秋高气爽,很美丽。
2.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
(1)作者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①多么明朗的天空。
②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③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④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⑤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作者在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作者心情愉快。(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②作者非常喜欢雨后的水泥道。(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三、思考交流。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3.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和同桌互相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观察细致,描写具体。)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把水泥道上的树叶比作一块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
(4)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句子生动、形象。)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2.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教学目标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互相检查。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
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
二、新课学习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美丽。说给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别吗?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彩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色下温润美丽的景色展现眼前。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逼真。熨帖、平展,写出了梧桐叶的状态。那么,熨帖是什么意思?
4.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三、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四、课堂总结
作者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五、课堂作业
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现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美丽的句子。
板书设计
色彩美
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能描述秋雨过后的早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秋雨过后大自然的美,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重难点: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体会秋雨过后地大自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
你们喜欢秋雨后的景色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秋雨后的美景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快速地朗读课文,圈画出要求会认的字。
2、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
3、师正着,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整体感知内容
1、带着生字在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你喜欢哪一部分?
2、师生交流初步的感觉。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原因。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生字。
2、交流写好每个生字的方法。
3、老师重点范写生字。
4、学生练习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5、给生字扩词。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会认的字:洼、印、凌、增、棕、靴
会写的字: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6个生字,学写13个生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欣赏秋风秋雨的美景。
二、熟读课文
1、教师放录音读课文,学生跟读。
2、小组内朗读课文。
3、教师指名读课文。
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交流读后的感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哪些地方写得非常美呢?
6、假如你走在那样的水泥道上,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三、感悟美景
1、出示课文插图。
2、看着插图找找课文中描写插图上内容的句子。
3、课件出示关键语句。
(1)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2)道路两旁的法国……叶子。
(3)水泥道像……路的尽头。
(4)每一片法国……水泥道上。
(5)我穿着……歌唱着……
4、有感情地朗读课件上地内容。
5、选择喜欢地句子多读几遍,说说喜欢的原因。
6、这些句子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你能仿写几句吗?
7、“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你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四、拓展延伸
你去上学的路上,看过哪些美景呢?试着写一段话,表达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4.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优点:在上课过程中我尽量按照备课教案去上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创设情境,理解情感。在这堂课上,我让学生在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并结合优美的电子,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仿佛自己也来到了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欢快地蹦跳玩耍,使学生感受到这条水泥道的美,从而理解了小作者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2、本节课的不足:教学设计的落实时,学生在演示过程中的有点慢、有点拖堂,时间把握的不够好,时间分配不够科学。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各环节分别应该用多长时间,时间分配不够科学。解决方案:二次备课,我将对各环节所需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力求使这堂课变成一节精品课。
3、反馈与调整:通过对教学环节的调整,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后,在另一个班级上课,发现效果比较好。
4、二次设计: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导入新课节约出时间,在最后2分钟回顾全篇,总结学法和学习收获,并把拓展延伸中的练笔当堂练习,使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
5.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反思 本教课教学中,我首先通过问学生在上学路上有什么发现,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通过PPT课件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把学生带入课文中,让学生在读中抓住重点句子:“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感受水泥道的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发现美的`乐趣和美带给人的快乐。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PPT课件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把学生带入课文中,让学生在读中抓住重点句子:“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节课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感受水泥道的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发现美的乐趣和美带给人的快乐。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朗读、美读贯穿了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每次读中都有不同的收获,如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我带领学生读的入情入境,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那份欢愉和快乐!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圆圆的沙粒》教案
#教案# 导语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咱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水泥道的美。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导入新课。
1.出示:法国梧桐树(课件出示2)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法国梧桐树。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课件出示3)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可达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花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3.谈话导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系,板书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
(2)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请你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
预设: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树叶从梧桐树上纷纷落下。
二、学习生字、认读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字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4:生字)
pūníjīnɡjǐnyuànyìnpáilièɡuīzéluànzōngchí
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指名领读,正音。
“则”是平舌音,“迟”是翘舌音。
“紧、院、乱”是前鼻音,“晶”是后鼻音。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5:词语)
wāyìnlínɡzēnɡzōnɡxuē
水洼印着凌乱增添棕红色雨靴
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
3.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5.(课件出示6)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交流一下。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预设:我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因为上一个自然段有句话“天开始放晴了”。
预设:“熨帖”就是紧贴的意思。我是通过查字典查到的。
预设:“凌乱”就是“杂乱无条理”的意思,我是通过上文的“它们排列得并不整齐”。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课件出示7)
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第二段(第2至9自然段):“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三段(第10至11自然段):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3.熟读课文。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8)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铺、泥、院、列、棕、迟。如“铺”,“钅”是形旁表义,表示这个字和金属有关,“甫”是声旁,表音。
(2)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排:扌+非规:见+夫则:贝+刂
(3)组词巩固:如“铺满水泥泥塘水晶院墙规则排列凌乱棕红色迟到”
3.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田字格课件,弄清生字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并交流:
“铺、泥、院、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印列规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迟”半包围结构,“尺”的最后一捺变成点。
师重点指导“规、印、泥”。
“规”左右结构,左边的“夫”的捺变成了点,右边是“见”,不是“贝”。注意笔画的穿插和避让。
“印”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是单耳旁,不是双耳。
“泥”左右结构,第七笔是撇,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
指导。
五.反馈检查,比赛认读。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
的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3.同位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的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设计意图: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介绍,通过课题质疑,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0)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很美)
3.(板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评读。
2.(课件出示11)秋风秋雨图,让学生谈感受。(板书: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预设一:当我看见这些无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风吹落在地,心里头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因为它美,瞬间会让我感到,这里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叶子会跟着秋风伴舞,它随风,轻轻的落下。落下。只到地上铺成一个金黄的“地毯”,在秋风之下,我也会跟着它奔跑。
预设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指导带有美好的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谈话过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第二至九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课件出示12)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板书: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4)有了新发现后,“我”是怎么做的?(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
读读第二至九自然段,读出“我”的喜悦之情。
2.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板书:水泥道真美)
带有赞叹地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读文,阅读链接。
1.(课件出示13)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
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3.互相交流,说说“我”的上学路是怎样的?(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我”有什么感受?(百看不厌)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导入课文,诠释课题,感受水泥道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篇二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5.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6.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说教学程序
一、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出示法国梧桐树,鼓励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法国梧桐树的资料。交流谈话导入课题,鼓励学生看课题进行质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并引导学生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这样,一方面注重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学生潜心融入文本。在学生产生了读书兴趣、探究*后,让学生自读全文,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4.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指导朗读,深入探究。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2.读第二部分,了解作者的发现,感受作者的情感。
(1)自由读第第二至九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有了新发现后,“我”有什么变化?
(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4)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教师小结: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篇三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青灵灵)的树叶
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发现)(用比喻手法描写)(赞赏)
水泥道上布满落叶水泥道——地毯
落叶——小巴掌
小雨靴——小鸟水泥道真美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首先通过问学生在上学路上有什么发现,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通过PPT课件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把学生带入课文中,让学生在读中抓住重点句子:“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感受水泥道的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发现美的乐趣和美带给人的快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玩儿出了名堂》教案
#三年级# 导语《圆圆的沙粒》采用对话的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的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说明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以下是 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圆圆的沙粒》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哈、异、坦、蚌、牢、狱、缝、逝、潮”9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圆、粒、哈、异、理、嘲、坦、牢、潮”9个生字。
2、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
4、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从而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难点: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课件,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见过珍珠吗?你见过的珍珠是什么样的?
2、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珍珠的。
3、你知道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吗?
4、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圆圆的沙粒》,看看沙粒到底是怎样变成珍珠的。
5、板书课题《圆圆的沙粒》。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你们想不想知道沙粒是怎样变成珍珠的?赶快读读课文,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让其他学生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本课生字词。
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5、这一课的生字你都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6、讨论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7、谁愿意当小老师来领读一下?
8、指名读,检查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1、指导学生学习1——9自然段。
(1)利用多媒体演示动画,演示1——9自然段的内容。
(2)出示这一部分的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
(4)指名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5)“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同伴们说他是异想天开?
(6)“坦然”是什么意思?
(7)这里有两个地方用了省略号,想一想:沙粒的同伴还会议论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8)“如果他动摇了,爬出来是很方便的,因为蚌壳开着一条缝。”但是沙粒并没有爬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沙粒的坚定信念,朝着预定目标努力。
(9)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先分小组读,再集体读。
2、指导学生学习10——13自然段。
(1)出示这一部分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读。
(3)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4)同学们想像一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这颗圆圆的沙粒在做什么?想什么?
(5)集体读。
3、指导学生学习14——18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动画,演示14——18自然段的内容。
(2)出示这部分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
(4)指名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5)通过“珠光闪闪”、“奇异的光彩”、“惊喜”、“高声赞美”等词语,让学生理解圆圆的沙粒已经成为有用之才。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4、圆圆的沙粒为什么能变成珍珠?
5、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6、这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的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这说明了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四、拓展延伸,激发想象
1、利用课后阅读,网上查询,了解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下节课进行交流。
2、各小组课后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下节课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利用多媒体出示生词。
2、指名读。
3、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书写这一课的生字词。
二、学写生字词。
1、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区分“坦”和“担”,“潮”、“嘲”和“朝”。
2、学生自由书写。
3、完成“语文天地”日积月累中第二项第三行词语的抄写。
三、组织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沙粒变成珍珠过程的资料。
1、小组交流。
2、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本剧表演
1、各小组到前面进行表演。
2、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3、评选出“表演之星”。
五、课堂小结
一颗圆圆的沙粒经过努力,最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这说明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要向这颗沙粒学习,不管干什么,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就一定能成功。
篇二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领悟“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道理,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的积极态度。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领悟“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道理。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文字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不平凡的朋友,他就是圆圆的沙粒!板书课题
2、课文中圆圆的沙粒最后变成什么了?
二、利用反差,提炼主问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段落告诉你:他终于变成了珍珠呢?
2、齐读课文的10-12自然段读一读。读了过后,看看你们会想到什么!(齐读10-12)反馈。
三、细读课文,探究原因
1、自由认真地读一读1-9自然段,利用手中的小铅笔勾画出这颗沙粒变珍珠的原因。
2、反馈、交流
(1)“十分真诚”: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出“十分真诚”的语气
过渡:说了,那么做了吗?哪里看出来?
(2)“下定决心,坦然钻进”:
指名读第2自然段。理解“异想天开”和“坦然”。是呀,对于圆圆的沙粒的想法,同伴们并不支持,可他还是做了!可见他真的是“十分真诚”的!
过渡:说了、做了,够不够?那,还有原因吗?
(3)不动摇:(指名读第5自然段)
创设情景理解“议论纷纷”。
听到了这么多的议论,如果你就是圆圆的沙粒,你会怎么想呢?
(4)“遗忘”:
老师语言过渡6-8自然段那,齐读6-8自然段,体会圆圆的沙粒这时候的感受!
同学们,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搁在这里,表示什么呢?
3、情景创设:一天,蚌壳被打开了(课件创设情景:一只蚌壳慢慢地打开,出现一颗晶莹璀璨、光彩夺目的珍珠)。齐读课文的10-12自然段!用我们读书声为这颗成功的、不平凡的沙粒喝彩!(齐读10-12)
四、感悟寓意,总结道理
五、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沙粒变珍珠的科学道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玩儿出了名堂》教案(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资料。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好,玩耍常常被有些大人认为是浪费时间,不物正业的事,然而在科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玩耍中发现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出示课件:第十一课《玩出了名堂》)。
2、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学们都很会思考,相信通过深入的学习课文,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接下来要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出示课件:自学要求)
2、刚才大家自学得很认真,(出示课件:要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们会读吗?
3、词语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当中还藏着几个多音字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些多音字找出来,(出示课件:看、磨)
4、这两个多音字都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这个自然段吧,读的时候要注意把这两个多音字读准。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在自学课文的时候,碰到难读的句子了吗?(出示课件: ?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显微镜?)
2、我想知道这句话中所说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是什么?
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就是将物体放大,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得更大,
4、接下来让我们再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看这一次是否能把课文读正确。5、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6、那么老师就请五位同学来轮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7、谁来评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8、老师发现第三自然段有一个句子特别难读(出示课件:第三段的最后的一句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老师先给大家读一读,请大家认真听。
9、这次读得不错,在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有些同学对课题提出一些问题(出示课件:1. 什么是名堂?(名堂就是结果成就的意思)2. 谁玩出了名堂?3.他玩得是什么?4.玩出了什么名堂?)(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并且发现了微生物。)。
10、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11、你读课文非常仔细,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解决名堂是什么这个问题,还把其他三个问题也解决了,那么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为什么说他玩出的
名堂是大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研究吧。
四、写字指导
1、接下来我们该动笔写字了,(出示课件:要写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非常好,(出示课件:田字格里要写的生字)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再来读一读,注意要把生字的音读正确。
3、同学们,你们觉得要写好这些生字应特别注意些什么?接下来我们来写字吧。(先把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质疑小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吗,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学习课文吧。
六、作业: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五课的生字和词语。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出示课件:第十五课《玩出了名堂》),谁能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
二、品读感悟
1、(出示课件:那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了名堂的呢?)(出示课件:课文朗读)边读边找出具体描写列文胡克是怎么玩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2、谁来说说列文胡克开始是怎么玩的?
3、原来一开始列文胡克是把厚玻璃磨成放大镜,这个内容是由课文的哪一段来写的呀?(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
4、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列文胡克是怎么做放大镜的?
5、那后来他又是怎么玩的呢?(出示课件:后来,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6、这句话中的?突然想到?,说明了些什么呢?(说明列文胡克虽然在玩,但他同时也是在思考的。)
7、看来列文胡克是一边玩一边还在思考,刚才你们说的这两句话其实就在我们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吧。
8、因为玩法的改变,(出示课件: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出示课件: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通过显微镜,他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在挤来挤去;他看见了牙齿里从未看见过的小东西;他还看到了一个小人国,一个平时我们看不见的世界)
9、多奇妙呀
10、列文胡克的新玩法居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发现和发明,让我们一起走进列文胡克发现的小人国,一起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吧(出示课件:第四自然段。)。
11、列文胡克有了新的发现以后,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他一定特别激动,因为他有了新的发现。)
12、那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再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吧。
13、为什么同学们读得可真有感情呀!的确读出了列文胡克当时激动的心情。
14、老师有点不明白,(出示课件:为什么这里的?小人国?,?居民?都打了引号呢?谁能帮帮老师?)。(出示课件:小人国是指列文胡克在显微镜里看到的另一个世界,而小人国中的居民就是指微生物。并不是指我们现在的人类,所以要加上引号。)
15是啊,看来你读课文非常仔细,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小人国里的居民其实就是指微生物。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资料袋(出示课件:资料袋)
16、同学们,课文中写道:列文胡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出示课件:为什么说列文胡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呢?) 请同学们读读三到五自然段(出示课件:三到五自然段) ,再好好想一想吧。
17、(出示课件:谁来谈谈你的体会呢?)
(出示课件: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而且通过显微镜,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说他玩出了大名堂。)
18说得非常清楚,读到这儿,同学们,你们想对列文胡克说些什么呢?
19、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佩服列文胡克。列文胡克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尊重,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就让我们带着对列文胡克的敬佩之情来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吧(出示课件:第五自然段) 。
三、 拓展延伸
1、很好,学习了课文,你们对玩又有新的看法了吗?
2、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可贵的品质,最终也取得了大名堂。你知道有谁吗?(出示课件:爱迪生发明电灯、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
四、总结导行
同学们,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我们要玩,在玩中也要去思考,去观察,这样你们就会有新的发现。那么在课后,就请同学们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吧。
五、作业:(出示课件:小练笔:你曾玩出过什么名堂吗?玩什么?怎么玩?玩中有什么乐趣、收获或发现吗?把它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吧!) 。
板书设计:
15 玩出了名堂
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玩儿出了名堂》教案(二)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附
参考资料:
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早年,学会了磨制玻璃透镜的技术,制成简单的显微镜。1675年发现了原生动物,1683年又发现了细菌,对动植物的显微构造也有所观察。
显微镜的发展:人类很早以前就有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要求,但是苦于没有理想的工具和手段。1675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十分微小的原生动物和红血球,甚至用显微镜研究动物的受精作用。列文虎克掌握了很高的磨制镜片的技艺,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致的可以放大270倍的显微镜。以后几百年来,人们一直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观和探索眼睛看不到的世界,但是由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只能达到光波的半波长左右,这样人类的探索受到了限制。进人20世纪,光电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33年德国人制成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后,几十年来,又有许多新型的显微镜问世,比如,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就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现代仪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蒲公英》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第一学期是低年段向中年段过渡时期,这时期除了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外,也要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段的训练。但由于学生缺乏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阅读能力出在比较低的层面。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受。让学生在读中走进文章,与文本对话,这样更好地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进而通过读写结合,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精心、憧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领悟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细致的心理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孩子们做、放、找风筝时的不同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细致的心理描写的方法。
教学策略:
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一)放一次风筝。(二)搜集风筝的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们做风筝时的快乐。
教学过程预设
导入,激起快乐
师生交流:秋天中最喜欢的活动。
师:凉风飕飕,吹走了炎热的夏天,送来了凉爽的秋天,秋天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这么美丽的秋天里,最好的活动是什么?昨天我们也放了一次风筝,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我们放风筝的情景吗?(结合学生汇报播放学生放风筝时的相片)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师:放风筝可真是一项快乐的活动,同学们知道吗?在中国,风筝可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还记得吗?二年级学过的古诗《村居》中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就知道古时候的孩子喜欢放风筝。风筝在中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你搜集到有关风筝的哪些资料?从哪搜集到的?
交流课前搜集关于风筝的资料。
自读资料袋,了解相关信息。
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放风筝,很多都放不高,老师认识一群孩子他们可喜欢放风筝了,而且放风筝的本领可高了,想认识吗,好,我们一起走进第十课──风筝,认识这群喜欢放风筝的高手。
初读,初领快乐
(一)自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标出有几个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不懂的字可以通过拼音或查字典读学习。
(二)学习生词。
(三)再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师:请同学快速读课文,想象课文围绕?风筝?讲了哪几个情景?──哪些自然段写了做风筝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写了放风筝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写了找风筝的情景?
品读,感受憧憬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总起段的作用。
(二)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我们在做风筝时的心情怎样?边读边想,画出相关的句子。
(三)品读做风筝时的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1.引导联系实际理解词语?精心?。
2.引导想象?我们?怎样精心地做着风筝,并相机指导朗读。
3.引导走进角色,通过想象:假如让你做风筝,你会做一只怎样的风筝,希望它能怎样?理解词语?憧憬?,并相机指导朗读。
(四)品读做好了风筝的句子。
1.理解?什么都不像?而又叫?幸福鸟?的原因。
2.理解为什么要把名字写在风筝上面。齐读感悟。
四、布置作业,延伸快乐
第二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找风筝时的不同心情,感受由此带来的快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熟练地朗读课文。
4.领悟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细致的心理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预设
回顾,重温憧憬
复习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情景?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趁着秋天在?风筝?中寻找秋天的快乐,还记得课文围绕?风筝?讲了哪几个情景?结合板书──我们已经学习了做风筝的部分,你感受到孩子们在做风筝时心情是怎样的?
重温孩子们做风筝时的心情。
师:孩子们,带着满心的憧憬与希望,精心地把风筝做好了,并给风筝起了名字叫?幸福鸟?。此刻就要去干什么?好现在让我们带着无限的憧憬与希望一起去放飞我们的?幸福鸟?吧,请同学翻开课文第10课,请同学默读课文3?4自然段,边读边想,我们在放风筝时,开始是心情怎样的,后来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用直线划出相关的句子,朗读体会体会。
品读,感受快乐
(一)品读?放风筝?,放飞快乐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我们?在放风筝时,开始是心情怎样的,后来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用直线划出相关的句子,朗读体会体会。
2.学生汇报,相机品读以下句子。
句子(1)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的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①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领悟抓住动作将活动写生动的方法。
②引导学生抓住动作和?飞快?等关键词语重读突出放风筝时动作的紧凑与连贯与心情的紧张、兴奋。
③小组合作边做动作边有感情地朗读。
句子(2)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来越小,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①引导想象,体会幸福鸟越飞越高时孩子们的快乐。
②教师引导反复朗读,体会快乐。
导语:孩子,我们的风筝越飞越高,已经高过小鸟了,我们激动不已,所以,学生读句子──
现在风筝已经高过飞机了,我们无比兴奋与幸福,所以,学生读句子──
风筝已经比云彩还高了,我们的兴奋与幸福高涨到极点,所以,学生读句子──
师: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年级下册,便极快地飞走了。这时候,我们的心情怎样,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
句子(3)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影。
师: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年级下册,便极快地飞走了。这时候,我们的心情怎样,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大惊失色?。
创设情景理解?千呼万唤?的意思。
师: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年级下册,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这时候,你就是孩子们,你会怎样叫?──所以我们这么多小伙伴们一起不知喊了多少声,叫多少次,这就叫?千呼万唤?。
②指导朗读。
(二)品读?找风筝?,寻找憧憬
1.自读第5?8自然段,划出在找风筝时表现孩子心情的句子。
师:千呼万唤,却唤不回飞走的风筝,我们亲手做的,充满着我们的憧憬与希望的风筝,你们甘心吗?──想怎么做?自读第5?8自然段,划出在找风筝时表现孩子心情的句子,朗读体会。
2.汇报,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品读以下句子。
句子(4)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指导理解:为什么为了一只什么都不想的风筝就哭了?
创设情景理解词语?垂头丧气?。
师: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此刻你就是文中的孩子,你会怎样表现?(结合学生表情与体会理解?垂头丧气?)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绘写快乐。
(一)教师总结,归纳写法:现在风筝能否找到,我们无从知道,但我们知道这过程中,孩子们找到了快乐、憧憬、希望、幸福与快乐的童年。现在我们回头看看整篇课文,课文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是我们孩子最大的乐趣,然后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写,结构清晰,我们一读就知道文章写了写什么内容了。那么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几个情景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个情景?作者是抓住什么写生动的?其实,作者是通过连续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将孩子们的心情都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秋天。想想,在秋天里你最喜欢做什么事情?要求:用上连续的动作描写或一些神态描写。
(二)小练笔。
汇报交流。
(四)布置作业:
完成小练笔。
摘抄喜欢的句子。搜集描写心情的词语。
留心观察,寻找秋天的快乐。
四、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风筝 憧憬 希望
放风筝 快活 焦急伤心
找风筝 伤心 希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二)
学习目标: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2.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拼命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植物的睡眠》教案
《蒲公英》教案(一)
教学内容
8、蒲公英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呈现出的做事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4.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
资源
1.文中插图形象生动,反映了文本内容,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
2.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它只有十几厘米高,体内有雪白的乳汁,就像牛奶一样。春天,蒲公英开花了,看上去好像是一朵花,其实是许多小花聚在一起。秋天,花变成了种子,头上长着蓬松的白茸毛。种子成熟以后,随风飘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预习
设计
1.拼读生字,去掉拼音准确朗读生字。
2.认真观察生字,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3.划词语、标小节号,并正确、流利地朗读和理解。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查找有关蒲公英的知识点。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4分钟)
1.看图,交流蒲公英知识。
2.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20分钟)
● 预习作业1
1.展示?去拼音读生字。
2.全班站起来两两过关,过关完毕坐下。
● 预习作业2
1.展示书本上的描红。
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在《习字册》上练写。
4.同桌互评。
5.展示自己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6.闭眼书空,出差错的字等书空完毕迅速看书巩固。
● 预习作业3
1.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 预习作业4
1.朗读展示。
2.小组内过关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6分钟)
1.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老师指点再次归纳。
2.铭记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四板块:学习第1自然段(10分钟)
1.读课文。
2.学习单:(1)思考问题:?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
(2)用?可爱?说一句话。
3、交流
4.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第一板块: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蒲公英。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蒲公英(齐读)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 预习作业1
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小组内两两过关。
● 预习作业2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交流。
2.点评。
(1)?绒?要注意右部的笔画安排,写?降?字要注意右下角的笔画。
(2)?富?上小下大,?惑?是上大下小。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3.小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4.集体闭眼书空。
● 预习作业3
1.抽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 预习作业4
1.抽组号为?3?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评价、纠正。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朗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蒲公英种子所作的不同选择所带来了不同结果。
第四板块: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组织交流讨论:
?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
帮助学生了解?花托?的意思,可以借助简笔画或。
3.你觉得那洁白的小绒球长得怎么样?你能用?可爱?说一句话吗?
4.指导朗读。
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去,它们的心情多么激动,多么愉快。我们读第一自然段时,要用什么语气?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剩余字。
2.完成《补充》一,《一课一练》一。
作业
设计
★完成《习字册》词语部分
★★完成《补充》1、《一课一练》1-4。
教学内容
8、蒲公英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嘱咐?造句。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难点:感悟出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教学
资源
1.文中插图形象生动,反映了文本内容,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2.录音磁带。
预习
设计
1. 在感受深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导入(5分钟)
1. 读好第一自然段。
第二板块:理解课文(25分钟)
(一)
1.自主学习。(5分钟)
学习单一
①太阳公公的话里边,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请画上横线,打上问号。
②自学时间:5分钟。
2.展示。(6分钟)
(1)展示画出的句子。
(2)掌握?嘱咐?的意思,并会造句。
结合插图理解?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
(二)
1.自主学习。(6分钟)
学习单二
①第1颗种子为什么会选择沙漠?第2颗种子为什么会选择湖泊?
②自学时间:6分钟。
2.展示。(8分钟)
(1)分角色朗读两颗小种子的话。
(2)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完成句式训练:一颗种子来到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另一颗种子来到了银花朵朵的湖泊,()。
第三板块:学习第4自然段。(6分钟)
1.自由读课文。
2. 沙漠的金光闪闪、湖泊的银花朵朵是太阳光的缘故。你们被自己的眼睛骗了,你们不听太阳公公的话,才落得这样的下场,应该听长辈的话。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我们现在才知道那黑黝黝的泥土适合我们生长,是我们生根长叶的地方。我真不该只看漂亮的外表,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第四板块:分角色朗读课文。(4分钟)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第一板块:情境导入
1.小朋友,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蒲公英》。
2.(引读)秋天到了,蒲公英的花瓣?花托上?一阵阵风吹过?在蓝天白云下?
3.多可爱呀!你们想不想成为蒲公英种子?
4.(描述)我们乘着风儿在蓝天白云下飞了起来。我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着,飞呀飞呀,越飞越远,越飞越高,这时,我们往下一看,看到了什么?
第二板块: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2小节
1.过渡:小蒲公英种子们,让我们静静地听,太阳公公还在和我们说话呢!(放录音)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5.导学。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2)设想:
A理解?嘱咐?并指导造句。平时谁也会亲切地嘱咐你呢?嘱咐些什么呢?
B理解?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结合观察插图理解)
C理解?为什么太阳公公叫我们别落在金光闪闪的沙漠里,也不要落在银花朵朵的湖泊里,而让我们落在黑黝黝的泥土上呢?
(3)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3小节。
1.过渡:蒲公英种子们,现在你们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想到哪儿去安家了?
他们准备到哪儿去安家呢?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把他们说的话找出来。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5.导学。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2)指名读第1颗种子的话,想想这颗种子为什么会选择沙漠?
(齐读,注意读好感叹号)
(3)齐读第2颗种子的话,想想这颗种子为什么会选择湖泊?那么,这波光粼粼的湖面能给他带来哪些欢乐呢?(学生自己想象说)指名读,齐读。
(4)分角色读。
(5)小蒲公英种子们,看到这两位小伙伴一颗向沙漠飞去了,而另一颗向湖泊飞去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留住?你会怎样劝告他们呢?可是,这两颗种子不听我们的劝告,还是朝着沙漠、湖泊飞去了。
句式训练:一颗种子来到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另一颗种子来到了银花朵朵的湖泊,()。
第三板块:学习第4自然段。
1.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春天到了,那些小种子们过得怎么样?
2.自由读课文。
3.交流。
4.你们想对落在沙漠、湖泊里的种子说些什么呢?落在沙漠、湖泊里的种子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5.是呀,两颗种子为自己错误的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让我们每一个人得到了一个教训: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有时,有必要听从长者的正确指导。
第四板块: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完成《补充》,《一课一练》。
2.将课文读给父母听。
作业
设计
★见《补充》2、3、5、《一课一练》5-8。
★★你想对落到沙漠和湖泊里的种子说些什么呢?写下来。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8、蒲公英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3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完成部分习题,培养学生认真答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复述课文
难点:完成部分习题
教学
资源
1.学生利用形象生动的插图进行复述。
2.《一课一练》、《补充习题》。
预习
设计
练习复述课文。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述课文(25分钟)
1.学生入神倾听教师的复述。
2.学生介绍复述的方法。
3.学生自由复述。
4.指名复述,集体评议。
第二板块:完成作业(15分钟)
1.学生作业
第一板块:复述课文
1.教师配乐复述课文。
2.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个童话故事讲出来?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好方法。
(可抓住每段的重点词语;也可根据故事的叙述顺序:先讲了成熟的蒲公英种子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然后讲了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的嘱咐以及蒲公英采取的不同行动,最后讲了落在不同地方的蒲公英种子的不同命运)
3.学生自由复述。
4. 指名复述,集体评议。
第二板块:完成作业
1.《一课一练》第8题。
2.《补充习题》第5题。
作业
设计
★搜集种子旅行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内容排演课本剧。
《蒲公英》教案(二)8、蒲公英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蒲公英》这一课的生字新词,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现在,周老师来检查一下上节课的学习情况,我们先把这些生字词复习一下,争取把每个词都读得正确标准。
2、读得不错,看来同学们已经和这些生字词成了好朋友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秋天到了,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洁白的绒球。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同学们,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这些小伞兵们一起去飞一飞好吗?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是蒲公英的种子,风儿一吹,我们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一会儿飞高,一会儿飞低,一会儿旋转,一会儿跳舞,自由飞翔的感觉太美妙了。我们落在哪儿,哪儿就是我们的家。)刚才呀,我们飞得真开心,你也想像蒲公英种子一样出门旅行么?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是你像这些小种子们一样自己一个人出门,爸爸妈妈会对你说些什么呢?(相机点评)是呀,做为长辈,爸爸妈妈总会告诉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时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这就叫做嘱咐(出示词卡)。
过渡:在课文里,谁也有几句话要嘱咐蒲公英种子,他会对小种子们说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继续学习课文,请翻开书,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太阳公公到底对小种子们嘱咐了些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指导朗读。
①如果你是太阳公公,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小蒲公英种子们说话?
②刚才这位小朋友读得挺像一位老人的语气,老人很爱孩子们,太阳公公也很关心这些小种子,他嘱咐小种子时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出示词卡),你能再用亲切的语气来读一读么?
③能再亲切一点么?
④听到小朋友们读得这么好,周老师也想来读读一读了。(范读)
⑤太阳公公到底嘱咐小种子们到底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呢?(板书)
⑥为了让小种子们加深印象,别去错地方,请大家再用嘱咐小种子们一遍。
3、指导用?嘱咐?说话
过渡:①这是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的嘱咐,刚才我们说过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爸爸妈妈常常教我们遇到各种事情时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那么你能用上?嘱咐?这个词说说父母平时对我们交待了些什么吗?
②拓展:开学第一天时,父母会嘱咐我们些什么?星期天父母有事出门,你自己一个人在家里会嘱咐些什么?还有什么情况下父母会嘱咐你些什么呢?
过渡:对于爸妈的嘱咐我们应该听取,可书上这些小蒲公英种子们对于太阳公公的嘱咐,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小降落伞们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找好的同学可以举手告诉我。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刚才大家默读了第三自然段,去了解了小降落伞们的想法和做法,他们到底有哪些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呢?
①大部分种子听了太阳公公的话。练读。
②可是,有两颗种子却不这样想,一颗想去哪儿?他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是这颗小种子,你能不能说你为什么不喜欢黑泥巴?你认为哪儿有意思呢?(出示课件)在他的想像中沙漠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读出他想当百万富翁那时的心情?
③另一颗想去哪儿?(出示课件)这湖面真美啊,哪儿美?用书上的词说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湖面?为什么波光粼粼的湖面能给小蒲公英还来快乐?这颗种子是这样想的,谁能用得意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过渡:学习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大部分种子都落到了黑黝黝的泥土中去安家,只有两颗种子,一颗想成为百万富翁,一颗去追求快乐,他们不听从太阳公公的嘱咐,把家安在了沙漠和湖泊。不同的想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请同学们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板书。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这样的结果说明了什么?请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在讨论中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完了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来汇报。
3、通过大家的讨论,全班同学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要实事求事,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全面地了解事物,找到适合自己的。
4、看,听从了太阳公公嘱咐的种子们在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无比美丽。
五、拓展:1、让我们也来做一颗脚踏实地的实地的蒲公英种子吧,如果你是一颗小蒲公英种子,你想飞到哪儿?想看些什么?想把家安在哪儿呢?
2、如果你是太阳公公,对这新的一批要出门的小蒲公英种子,你会嘱咐他们一些什么呢?
六、作业。
#三年级# 导语《植物的睡眠》是一篇科普文,它向孩子们介绍了有趣的植物的睡眠现象,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孩子们不仅能了解相关知识,而且还能积累不少如“娇柔艳丽的花朵”一样优美的短语、句子,并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对于学生的长足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 无 整理的(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植物的睡眠》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能力,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睡眠现象。
3、对植物界的神奇充满好奇,有探求大自然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点
1、生字教学。
2、阅读了解几种植物分别是怎么睡觉的。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植物的睡眠画面或。
3、师生课前搜集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从人和动物的睡眠谈到“植物需要睡眠”这个话题。
2、读课文题目,学生质疑,师板书问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勾出生词。
2、指一生交流词语,相机指导生字的认读及识字方法。
3、检查认读情况,以齐读、开火车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读卡片。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订正、评议。
5、指名读生字卡片,扩词,观察字形结构布局。
6、师范写,生板书“幕”“典”“柔”,并练习。
三、细读体会,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难词集体释疑。
3、读了课文,你能解决课前提出的哪些问题?生交流。
(1)知道了哪些植物要睡眠。
①在这些植物中有哪两种不同的情况?(叶子与花的睡眠)
②哪些段落是写植物叶子的睡眠,哪些是写花也要睡眠?
③课文是用哪句话把它们之间联系起来的?理解“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就连娇柔艳丽的花朵也要睡眠”承上启下的作用。
④自主积累。
(2)我还知道它们是怎么睡的。师:请举例说一说。
①相机指导,理解“夜幕降临”“旭日东升”“夕阳西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理解“常见”与“典型”。
4、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什么?(花睡眠姿势的不同)
(1)找出相关段落和相关句子。
(2)具体介绍不同植物的花的睡眠姿势。理解比喻句。
(3)后几句与第一句是什么关系?(总分)
四、趣味拓展,知识延伸
1、选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想想如果你是它,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睡眠。
2、生模拟植物介绍自己睡眠的情况。
3、师:植物们的睡眠真是有趣,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吗?请齐读最后一段。
4、理解植物睡眠“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而且还是一个科学之谜呢”。用“不仅……而且……”造句。
5、你还知道周围的植物有哪些奇妙现象吗?
五、小结
是啊,植物睡眠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而且还是一个科学之谜。植物界还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如:一些植物会在一天中的固定时间开花,人们把它们的规律当成花钟……有着这些奇妙现象的大自然正等着大家学好知识去探索它的奥秘,破解它的神秘呢!
篇二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请学生欣赏几种美丽的植物,以课文开头的设问“你可知道,植物也需要睡眠”导入新课。出示课题,读课题。
(反思:美丽的植物激发了学生了解美背后的秘密的好奇心,也为“睡眠运动”埋下伏笔。)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同时思考:课文中写了植物的哪些部分需要睡眠?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作了介绍?
(反思:这样,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层次性。)
二、细读课文,积累词句。
1、了解“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
(1)请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勾画出所写植物的名称,再从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植物细读。
(2)请学生汇报,并相机播放合欢树、三叶草睡眠的录像,再请学生品读相关语句。
(反思:直观的、动态的录像,既补充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植物世界的奇妙,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
2、了解“花朵也需要睡眠”。
(1)请学生读第四自然段开头的句子,体会过渡句在由一个方面的叙述转入另一个方面时的作用。
(2)播放睡莲昼醒夜睡的录像,请学生结合录像用自己的话说说“睡莲”得名的由来,再图文结合美读第四自然段。
(反思:看、说、读、思结合,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娇柔艳丽”等形容词的用词准确性及生动性。)
(3)用找中心句的方法,引导学生朗读、理解第五自然段。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词句。
(反思:学习的目的在于不断积累后灵活地运用,优美词句的积累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而且为以后的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奇妙之处?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向学生展示含羞草、马齿牡丹的睡眠动态,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更多奥秘的兴趣。
好了,今天关于“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