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事件作文 事件作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_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zmhk 2024-06-04 人已围观

简介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_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_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2.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4.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

5.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蝙蝠和雷达》教案及教学反思

6.小学四年级语文怎么教啊?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_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 导语“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

        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学生:搜集三首诗的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相信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1.理解题意。

        (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3.多媒体出示后两句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句诗。

        可怜:可爱。

        似:好像。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师指点回答。(因为这是可爱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4.最后一句诗用了两个比喻,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们能说出来吗?

        师指点: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珠。

        (1)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的景色?

        (从傍晚到夜幕降临的江边景色,可见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新月升起的时候)

        (2)从诗中描绘的景物,你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5.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诗人的情感。

        (2)(教师播放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诵)此时你们就是那位身着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诗一首……谁先来展示一下?

        (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里直痒痒,谁来和老师比试读一读。

        (5)听范读。(出示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缓,轻柔;第二句,惊叹;后两句赞美)

        (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呈现秋景图,播放古典乐)

        四、绘画着色,感受诗文的画面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了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江边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

        3.体会诗人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4.理解诗句的含义,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

        体会诗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

        2.谁来说了你对苏轼相关情况的了解。

        (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写此诗的背景,教师指点、补充)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标出来。

        5.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深入感悟

        1.小组汇报。

        2.教师对学生汇报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引导,并适时提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没有体验过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结果各不相同的例子?你从这首诗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想象古诗描绘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师范读)

        4.两个同学对读,深入体会。

        5.小组接龙练习背诵。

        四、小结学法

        初读,读准读通;再读,了解大意;三读,理解句意;四读,体会情感;五读,想象情境。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3)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板书:各有长短)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三、拓展延伸

        1.这首诗的作者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雪梅(二)》)

        2.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诗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侧重点,站在不同的角度描写不同的事物。而古诗教学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并懂得一定的人生哲理。

        1.教学效果(思效)。

        古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不好把握的,很多古诗学生早已是背得朗朗上口,但是对于其中的寓意学生又是极难掌握的,把握不好便会将课上得枯燥乏味,所以我试着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这也是古诗教学的重难点。

        古诗中有些语句不好理解,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内在含义。我告诉学生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者迷,旁观者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讨论,懂得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还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也需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教学收获(思得)。

        (1)古诗词学习以“读”为本。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能够做到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然后让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写字环节中若是能够到学生身边单独指导的话会更好。

        (2)抓住关键词语加深古诗的理解。比如启发学生抓住“铺”“瑟瑟”等关键词,以及“珍珠”“弓”形象的比喻,“涧、瑟”的字形和字义的理解;比如“可怜”一词的理解;比如“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的巧妙之处,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保留了古诗的整体美,放手给学生自读感悟的个性空间。

        (3)尊重学生的诵读意愿。课上我给足学生时间,放开手脚尽是让学生独立练读,而不是课堂上那种整齐划一的齐读,达到熟读成诵,培养他们对古诗句的语感,把古诗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中来。

        3.不足之处(思失)。

        古诗教学说起来简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的不足就是课堂局限于三首古诗的学习,没有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古诗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首诗,而应该联系相关资料,拓展大量相关古诗词,横向纵向联系起来体会“处处皆学问”的道理。

        4.改进措施(思改)。

        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暮江吟》:

        《暮江吟》这首古诗,是白居易在前往杭州赴任途中所写,展现了一幅色彩绚烂的秋江暮景图。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设计如下的学法步骤:知诗人,破诗题;懂字义,解句意;体诗境、悟诗情。大部分同学通过学习理解了诗意,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节课从总体上讲我还比较满意,自己觉得有以下几个地方做的不够好:

        一、在破诗题、介绍完作者后应介绍一下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二、学生回答问题后应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这节课上我的评价方式有些单一,缺乏激励性,有时还不及时。

        三、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四、朗诵古诗的时间不充足,应采用多种方式诵读。

        《题西林壁》:

        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课前先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以便于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

        由于这首诗的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看?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还可以举出其他事例,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没想到,学生回答地让我惊讶!他们说出了很多连我都没发现的例子,我不得不称赞他们的观察力,我顺势又提了个问题:通过学习了古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他们回答地也比较到位。通过这样的学习,从而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体会诗中的情和理,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而且懂得了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人和事。我认为在教学古诗时,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去读去感悟,效果较好。

        整堂课用“赏美景、品名诗”这条线串起来,这样活而不散。在这堂课中我还做到了个性化朗读和多元化感悟,使得学生更能品出“诗中有画、诗中有歌、诗中有理”的韵味,实现了学习目标。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感悟很多,所以预设的拓展的内容没有出示;虽然力求关注每位学生,设计了多样化评价、解说式评价、引导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但真正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尽完美。

        2.在处理教学难点时,有点急于求成。在前两句诗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明白“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但要他们谈谈学习古诗后有什么启发时,学生思维转不过来,于是我直接点拨,没有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心里担心着时间所剩无几了)。其实,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最后的拓展阅读完不成的话,可以放到课后。

        《雪梅》:

        通过这节课,我有了以下几点收获:

        1.*了诗歌教学的单一模式。

        传统的诗歌教学就诗教诗:揭示诗题,了解诗人,读通诗歌,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歌。教学方式呈单线形,模式化,而我认为我这堂课视野宽阔,以梅花为主题来重新构建课堂。从历代诗人吟咏梅花的诗句入手,体会梅花的色香味以及内在精神,展示了较为广阔的梅文化背景;然后再切入文本,解读文本。所以这堂课不能简单地归为工具性或人文性,我觉得更是一种文化性。

        2.提升了诗歌教学的审美艺术。

        意味着创新,本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细节乃至教师的教学语言都是经过教师反复推敲,精心打磨,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的清新亮丽。例如诵读诗歌的创新艺术——师生接读,反复引读,前后回读,创设情景地读,步步升华地读,诗意浓浓,回味无穷。再如教学流程的设计艺术——由梅花的外形到内在品质,由梅花到像梅花一样的人,再由梅花的主人到读梅花的学生,最后由梅花魂扩展到民族魂,一气呵成,艺术无痕。再看整堂课的教学节奏——该艳则艳,该淡则淡;能简则简,当艳不让;疏密有致、浓淡相宜,就像一幅墨梅图,素雅中透出幽香,赏心悦目,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过得飞快,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1

        小学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但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够理想,反映出孩子们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据前任老师给我讲:本班孩子打上课铃以后迟迟不回教室,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每单元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揭示学习要求,每单元由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百花园”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9篇)。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识字写字表,课后练习题,词语花篮。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 “学习链接”,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每个“语文百花园”由4-5个栏目组成(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等)。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多彩的童年、神奇的自然景观、成长的足迹、人与自然、意志品质、科学精神、爱国精神、中外文化。每个专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认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友情的可贵,受到意志品质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四、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2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了三年的语文学习,班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自主阅读能力、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增强。多数学生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些学生作文能力强,写作时洋洋洒洒,把作文作为一种乐趣,但也有个别学生未能很好地掌握,缺乏表达技巧,不能把平时读书积累到的优美词句运用到习作当中去。因此本学期结合学校的研究主题,着力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四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在识字、写字方面,新增认识200字,会写200字,累计会认2400字,会写1800字。

        (2)在阅读方面,继续重视朗读训练,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朗读,体现了课程标准在中年段提出的“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同时,加强了默读的训练。课程标准在低年段就提出“学习默读”,中年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

        (3)关于阅读理解与积累,中年段在低年段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低年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到中年段,则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4)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阅读还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为此,这套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增至14篇,就是为了加强略读能力的训练。

        (5)再从习作来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三年级的习作,重在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主要是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然注重培养习作的兴趣,继续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教材中还安排了学习写简短的书信,这也是中年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的。

        四、本册教材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教学难点: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习作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五、教学措施

        为了比较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与学习成绩,现初步制定以下策略:

        1、组建一支精干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包括学习小组的建立),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2、教师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做到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认真教学,认真批改,耐心辅导。

        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奋发向上。

        4、采取有力措施,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5、开展相关竞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建立“结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7、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在校情况,学校与家庭共同合作,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8、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学习先进经验,弥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3

        一、教材简析:

        本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共有12个单元(包括一个开放单元),每个单元分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个部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学生对作品的感受逐渐接近作品本身传达的思想感情,逐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1 ~ 3单元学写摘录笔记。因为我们是语文教学,摘录的重点在语言材料。摘录有用的信息资料是所有课程应该学会使用的学习方法,可以另设一个摘录本记录,从语文教材之内或者从语文教材之外摘录。第4单元后,“语文天地”中第一项“日积月累”都是“我的摘录笔记”,旨在培养学生写摘录笔记的习惯。教材对写摘录笔记的具体统一保底要求是:必须写,经常写,养成习惯。用儿童的语言,在课文后面以小金钥匙的形式对阅读做指导,是北师大版教材做的一种尝试。通过这些小金钥匙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策略、方法和习惯。教材对四年级学生的自学水平通过这些金钥匙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从培养表达能力的角度看,写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劳动,不能简化为“制模——铸造”这样的过程。学生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能学会把话说通,既而把话说好。从学生的学习心理看,习作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已知经验、情感世界、想象世界出发,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能力,相机诱导,循循善诱。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32其中女生20人,男生12人,我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81个汉字,正确书写257个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积累一定数目的名言警句、谚语和古诗词。

        3、学写摘录笔记,交流展示自己的摘录笔记,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4、积累带“月”“明”等的成语。

        5、记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整理自己需要的资料。

        6、熟练阅读28篇诗文,背诵四篇。在阅读中会自己提出比较有质量问题,会处理所提的问题,基本上能自行解答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基本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意把阅读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各种学习实践结合起来。

        7、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力求学生做重点发言人,做讨论的主持人,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使学生树立对错意识,提高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

        8、写日记,使习作与生活紧密结合。写作和阅读结合,续写,仿写,补写,还包括写发言提纲。写作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开始练习写真实的作文,写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教给学生三种修改的方法——自己读、请人提意见和冷处理。

        四、教学重点:

        1、在阅读的同时,既教给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在阅读中,通过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通过讨论完善问题,提高阅读能力,读懂课文内容,懂得课文内涵。

        3、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4、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力求学生做重点发言人,做讨论的主持人,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

        5、写有根有据(真实)的`作文,写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

        五、教学难点:

        1、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

        2、提升独立阅读技能,扩大阅读量,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3、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写真实、有新鲜感的习作。

        六、教学措施:

        1、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先自主学习,敢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大胆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创设宽松、和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学习氛围。

        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节课均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动口、动手学习。

        5、引导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在大语文的学习实践中领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6、在作业设计中,注意有多种多样的题型和不同层次的题型。

        7、引导学生完成课标规定的阅读量。

        七、教学课时安排:

        周 次 内 容 课时安排

        第一至二周 ?第一单元 师生 六课时

        第二至三周 ? 第二单元 明月 八课时

        第三至四周 ?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 ? 九课时

        第五至六周 ? 第四单元 收获 七课时

        第六至七周 ? 第五单元 桥 七课时

        第七至八周 ? 第六单元 方寸世界 ? 七课时

        第八至九周 ? 第七单元 地名 五课时

        第九至十周 ? 第八单元 尊严 九课时

        第十一至十二周 ?第九单元 音乐 九课时

        第十三至十四周 ?第十单元 金钱 九课时

        第十四至十五周 ?第十一单元 大与小 ? 九课时

        第十五至十六周 ?第十二单元 风雪 九课时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密切联系儿童生活,选取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引导儿童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丰富课堂活动,体现序法,利学利导。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7人,其中男生31个,女生26个。大部分女生学习自觉,习惯较好,成绩也好,部分男生基础差。他们喜欢语文,上课积极认真,课外阅读兴致很高,字也写得不错。但亦有个别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上课不自觉,作业潦草,掌握知识与别人距离较大,这学期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优差生的辅导,调动每一个孩子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9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在第二单元和第七单元还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都是普通话的宣传员”和“我们向你致敬”。

        四、教学重难点

        1.自主识字

        2.阅读教学,重视词句训练,注重积累

        3.习作

        五、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谊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练习复述课文。

        10.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六、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

        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七、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

        第一周9月3日——7日1课——3课9课时

        第二周10日——14日4课——5课9课时

        第三周17日——21日6课——8课8课时

        第四周24日——28日百花园二——10课9课时

        第五周10月1日——5日放国庆假

        第六周8日——12日11课——百花园三9课时

        第七周15日——19日13课——15课9课时第八周22日——26日16课——百花园四8课时第九周29日—11月2日17课——19课9课时第十周5日——9日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12日——16日20课——21课9课时第十二周19日——23日22课——24课8课时第十三周26日——30日百花园六——26课9课时第十四周12月3日——7日27课——百花园七9课时第十五周10日——14日29课——31课8课时第十六周17日——2日32课——百花园八7课时第十七周24日——28日期末复习9课时

        第十八周31日—1月4日期末复习考试9课时

        八、教研专题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写字能力的策略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猫》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2.认识猫。

        (家猫、波斯猫)

        3.学生介绍猫。

        4.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

        (一)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二)形近字练习。

        虑( )稿()要( )

        虚( )搞()耍( )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

        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

        (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五、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巩固词语。

        忧虑 呼唤 抓痒遭殃 责打 生气勃勃

        2.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3.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讲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试,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师相机辅导)

        (3)师肯定引导: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

        (又老实又贪玩)

        继续汇报。

        (4)师引导: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5)解词: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

        ?尽职?指尽到责任。

        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

        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小猫的尽职。

        ?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

        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又又 又。

        (7)师相机板书

        (8)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2.自读第2自然段。

        (1)刚才大家学了第一自然段,谁知道老师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的?(第一句话)

        (2)现在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分钟自学,讨论)

        (3)评讲:读懂第二自然段的举手。

        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

        师归纳引导:大家说得对,这高兴与不高兴变成反义词怎么说?

        高兴──生气

        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古怪)

        (4)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读一读。

        (5)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什么印象?说一说。

        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

        3.独立学第3自然段。

        (1)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迁移独立学第3自然段。

        (2)师检查辅导;

        ①找也一对反义词。

        (害怕)──(勇猛)

        ②把体现害怕与勇猛的句子读一读。

        ③这害怕与勇猛也是大花猫(古怪)性格的表现。

        三、小结

        这只大花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论(喜欢)。

        四、布置作业

        《母鸡》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继续训练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2.通过读文,能说说母鸡是怎样的?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1.关于这篇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2.同学们回家是认真读了书的,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里,看看作家是怎样描写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的?

        二、学习新课

        1.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2.课文写出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再次读文,找出反映这两种观点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向?、?不敢?。

        4.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5.由开始的?一向?到最后的?不敢?,截然不同的两种观念,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那作者写《猫》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吗?那他是怎样写猫的呢?看看课文,再讨论讨论。

        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7.积累词句:

        感兴趣的词语勾一勾,句子写一写,读一读。

        板 书

        猫──古怪、可爱 (围绕中心句写)

        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

        (突出特点)

        《长 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齐读全文。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2)学生模仿练习。

        (3)指名朗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第五页 更多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相信写教学计划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事情,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密切联系儿童生活,选取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引导儿童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丰富课堂活动,体现序法,利学利导。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7人,其中男生31个,女生26个。大部分女生学习自觉,习惯较好,成绩也好,部分男生基础差。他们喜欢语文,上课积极认真,课外阅读兴致很高,字也写得不错。但亦有个别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上课不自觉,作业潦草,掌握知识与别人距离较大,这学期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优差生的辅导,调动每一个孩子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9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在第二单元和第七单元还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都是普通话的宣传员”和“我们向你致敬”。

        四、教学重难点

        1.自主识字

        2.阅读教学,重视词句训练,注重积累

        3.习作

        五、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谊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练习复述课文。

        10.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六、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

        小学四年级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39人,男生有20人,女生有18人。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主动性较强,但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这一点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72名学生,经过六个学期的学习,进入四年级的学生基本上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掌握常用汉字数量大,初步学会辨别学过的`同音字、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初步学会按部首、音序查字典,检索汉字,看懂意思。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初步学会独立识字。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能正确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对短文能静下心来认真细读,对文中的词句能有意识地深入的体会和理解,知道抓住关键词句感情其内涵。

        但因为学生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书写马虎,学习懒惰,怕吃苦,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部分学生的习作能力有待提高。从整体来说,这些学生动笔前的构思还不够,作文缺少创意。行文中,出现不具体、不生动,没有个性的张扬,公式化较严重,个别文章空洞无味。而后进生的习作语句不通、不连贯,作文水平还停留在一、二年级。因此在这学期,我们应该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班孩子的习作上一个台阶,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二、教学要求。

        (一)思想教育。

        1、在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过程中,坚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从小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2、在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3、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引导孩子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从中领悟一些人生哲理,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语文教学。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实际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能准确认读337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23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解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能阅读程度合适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3)学写书信。

        (4)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蝙蝠和雷达》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一)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犹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识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四、教学用具

        1.钱塘江大潮的软件片。2.对比重点句的幻灯片。3.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

        五、教学方法:变序式。

        六、课时安排: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壮丽、奇特涌潮,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①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亭、屹、罩、昂、盼、崩、镇、若、逐、颤、余、吼、恢、涨?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多音字?颤?在本课读(ch4n),避免读成(zh4n),?镇、罩、若、逐、颤、涨?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②字形难点:?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③理解词义。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顿时:立刻。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分三层:第一层(2自然段)写潮来之前。

        第二层(3、4自然段)写潮来之时。

        第三层(5自然段)写潮过之后。

        (四)布置作业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后面第1、2两个问题。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言

        今天上《观潮》的第二节课,在上节课我们分了段,列举了提纲,哪位同学能上黑板前来板书?

        (二)讲读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课文。

        2.教师讲解: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所以吸引了许多人来这里观潮,这个?观?是什么意思?(看)看什么?(潮来时的景象)

        (三)讲课课文第二段

        1.观潮这部分分几层?每层都写了什么?

        2.讲读第一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江面上是什么样的?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画出来)

        (2)学生议答。(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①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静的感觉)

        ②作者写?江面越往东越宽?是什么意思?(这涉及到?潮汐?的形成问题,可作如下点拨:潮从哪个方向来?从书中找出句子来说明。(从?大家昂首东望?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看出潮从东边来。)潮从东边来,江面越往东越宽,那越往西呢?(越往西越窄)潮水越往西,就会产生什么现象?(潮水越往西越急)。

        ③出示钱塘江口地形图,补充钱塘江大潮形成的有关知识:钱塘江口是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水底还有一道人们看不见的?沙坎?,迫使潮水上升,因此潮波传来,受到很大的约束,这是地理因素。另外是引力的因素,八月十八,太阳、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对涨潮影响最大。再有是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海面上常常刮东南风,所以潮波来势特别猛烈。

        ④人们的心情怎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非常着急心情十分迫切。)急到什么程度?(昂首东望,学生可做一做动作。)

        3.讲读第二层

        (1)谈话:要是你在人群中,你急不急?想不想看这天下奇观?好,老师就领你们去看看。

        (2)放潮来时的录像片。思考:潮来时,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声音大,浪大)

        (3)默读第二层,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样子和声音的词语。

        (4)学生自由发言。(找出三处描写声音的句子,让学生上黑板板书,找出四处描写样子的句子后,也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板书:闷雷一条白线

        越来越大横贯江面

        白色城墙

        山崩地裂千万匹白色战马

        (5)提问: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具体写潮水到来时的样子和声音的?(由远至近)你能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一说吗?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写远处的声音。?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是此时此刻的景象。

        过了一会儿,声音?越来越大?,?冻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这是描写稍近时潮水的声音和样子。?移动?、?拉长?、?变粗?便很快出现了横贯江面的情况。

        一瞬间,?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是再近前时潮声的样子。

        大海来到近前时,那样子?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动起来?潮水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潮势越来越猛。)

        (6)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

        作者用一条线、白色的城墙、白色战马来比喻由远到近的浪潮的不同样子,说明潮大、雄伟。水来时是直立而行的,像白色城墙,气势雄伟,声势浩大。

        板书:浪罕见,声巨大。

        (7)谈话:如果你就在这观潮的人群中,当你听到像闷雷的隆隆响声,看到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你的心情怎样?会说什么?会怎样做?(再放潮来时的录像片。)

        (8)学生议答。(人声鼎沸,都在喊:?潮来了,潮来了!?都踮起脚往东望去,人群又沸腾起来。当人们看到眼前的一切,真是又高兴,又惊叹不已。)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层。

        4.讲读课文第三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潮来之时,声势浩大,潮过之后呢?

        (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一眨眼的功夫,潮头就向西奔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平静。)

        (3)这里的?静?和第一段的?静?一样吗?

        (4)停息后是什么景象?说明什么?(潮水大。)

        5.练习读第二段。

        第三课时

        (一)导言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表达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

        (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观看?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的经过。课文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先总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接着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运用恰当的比喻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大潮的瞬息变化和雄伟气势。)

        3.思考:全文贯穿着一个什么字来写的?(奇)奇在什么地方?(钱塘江大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来时声巨大,浪罕见,水位高。)什么是?天下奇观?(天下少有的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4.小结:

        从课文有条理地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大潮的发展变化的顺序,有次序、有重点观察的。我们要认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确定观察次序,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有重点地叙述,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读同学看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录像片,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理解课文。

        (四)读写练习

        练习用课后第3题中带点词语造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教学准备

        词卡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板书课题,比较?观?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

        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板书:天下奇观)

        3.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

        4.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

        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薄雾闷雷涨注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

        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A、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日

        B、盐官镇?最好的地方

        C、观潮人?最多

        D、响声?最大

        E、浪潮?最壮观

        F、人的情绪?最高涨

        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了。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指导朗读:(1)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丽而罕见的景象。

        5.能不能把这句话再读厚?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预设:学生很容易地从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写大潮十分壮观的语句。在学生找出后,教学进行小结:这就是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景象。板书:潮来时,潮过后。再启发: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板书:潮来前。)

        6.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朗读全篇,感受?天下奇观?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分三大组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

        2.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抓住重点,感受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澎湃之美

        1.翻开书,用心地读一读课文,读后来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一是大潮的朦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但教学实际学生只能感受到大潮的汹涌澎湃之美。)

        2.自读课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精彩的句子。

        A、哪部分内容最让你感受到大潮最雄伟、最壮观?

        B、你来读一读三、四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3.指名朗读学生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

        指导朗读:

        A、什么样的响声呢?隆隆的响声,把这种声势读出来。

        这响声响亮吗?(不响亮。)为什么?好像闷雷滚动。哪个字突出了响声不响亮?

        B、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说这话的人会是怎样一番心情?读出人们内心中的惊喜。

        C、看到白线后,人群又沸腾了,人群怎样沸腾?咱们演一演,怎么样?

        提示:人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隆隆响声,看到了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了。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沸腾了,刚才的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人声鼎沸。

        一个人读,显然读不出人声鼎沸的感觉,得大家一起读。

        E、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读出你内心中的激动。

        F、多么壮观啊!读出大潮这澎湃之美来。

        G、谁来读,让大地颤动起来。

        4.听读段落,感悟作者的表达顺序。

        A、我们把精彩的段落打乱了顺序去朗读,实际上作者在描写大潮时是有顺序的。你听我来读一读,仔细听,看看缺少了哪些词语?

        B、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吗?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描写潮水的变化。)

        5.自读三、四自然段,感受?变化?。

        A、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之所以把它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时因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变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变化呢?

        (1)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如同山崩地裂

        (2)潮头(越来越高):白线?水墙?白色战马

        (3)潮势(越来越猛):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

        B、作者把潮声、潮头、潮势三方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啊!

        6.当大潮奔腾西去后,作者仍旧描绘出了它的变化?两丈来高,大约是6、7米,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对话文字,感受大潮到来前的朦胧之美

        1.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读一读,描写大潮到来前钱塘江景色的句子。

        2.品味?横卧?。

        A、这两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

        B、看看?卧?字,左边一个?臣?,又边一个?卜?,表示?人?。?臣?像什么呢?(上下排列着两只眼睛。)人的眼睛是左右排列的,那么什么时候人的眼睛才是上下排列的?(趴或是躺。)?卧?是什么意思?

        C、作者说,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么呢?(一动不动,没有动静。)与后面哪个词语是呼应的?(平静。)

        3.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

        A、理解?屹立?,来了解?古塔、中山亭、观潮台?的特点:高耸,稳固

        B、小山:若隐若现

        4.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是多么的高耸,多么的稳固,它们屹立在宽阔的钱塘江江边,远处还有几座小山。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朦胧、美丽、和谐、壮观?)

        5.此时此刻,高耸、稳固的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宽阔的、平静的钱塘江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几座小山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这幅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美?

        四、抒发情感,总结全文

        作者在观潮之前,就评价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成为天下奇观。而现在,我们是亲临其境,耳闻其声,眼见其景,感受到了朦胧与澎湃,你不由得要发自内心地说上一句:钱塘江大潮,?

        五、作业

        A、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B、模仿描写潮水来时的写作方法,写一场雨景。

小学四年级语文怎么教啊?

        #教案# 导语《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蝙蝠和雷达》教案

 教学要求: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2、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飞机夜晚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蝙蝠是什么?你见过吗?你见过雷达吗?简介蝙蝠、雷达。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按要求读课文。

        1、提出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一)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三、四、五、六)

        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

        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

        3、这三次试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这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明这一点?

        5、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二)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的?(二、七)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如果把课文分成三段,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朗读全文。

        二、联系全文,说说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先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说,再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条理地完整地说一说。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这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三、练习造句。

        1、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4题。

        2、读读句子。

        3、口头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书面造句。

        2.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属于科普知识短文,富有趣味,主要将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激发学生爱科学从小就探索科学的兴趣

        难点: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空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课题质疑,引发探究。

        在课堂开始,我出示了蝙蝠的和雷达的,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蝙蝠和雷达的了解。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很快便说出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而雷达是人类发明的探测仪器,学生答后我再质疑: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科技产品,课题用“和”字连接是为什么呢?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设疑是探究学习的开始,一下子学生的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思维置于一定的情景中,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浓厚,也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描写蝙蝠和雷达的句子,为概括全文内容作铺垫。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课前,我加强了预习指导,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中,我设计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并完成表格。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我又让学生用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我又指几名学生上台分别介绍三个试验过程,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通过活动,学生在玩中学,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3.渗透方法指导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方式是影响学习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较强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有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能凭借学习内容,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与如何学习统一在同一过程中,寓学法于教学之中,久而久之,学生领悟各种学习方法。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如果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有效方法,运用到其他课内阅读或课外阅读,就是很好的方法指导。我让学生仔细阅读完课文后,找出课文中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的句子,因为这些句子合起来正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当学生找到后,就让他们连起来说一说,并且告诉他们有时候利用文章中的主要句子就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的自己阅读中也可以试试。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课前,我加强了预习指导,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中,我设计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并完成表格。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我又让学生用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通过活动,学生在玩中学,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三、不足之处

        在学习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经过,填写表格这一学习环节没有处理好。学生在复述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课文中的语言,只是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语言,没有达到复述课文的真正目的。复述完后,如能带领学生再回到课文中读一读,回味课文语言,感悟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的缜密,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读的训练还显得较为薄弱。

        四、改进措施

        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经过反复实验和研究,证明蝙蝠夜间是靠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同时介绍了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1.教学效果(思效)。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开始,我出示了蝙蝠的和雷达的,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蝙蝠和雷达的了解。然后对学生提出质疑:蝙蝠和雷达,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科技产品,课题用“和”字把它们连接起来是为什么呢?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这样的问题一提出来,一下子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浓厚,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描写蝙蝠和雷达的句子,为概括全文内容作好了铺垫。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我设计了同桌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设计表格,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然后完成表格。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我又让同桌合作理一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学生得到了主动、全面的发展。

        2.教学收获(思得)。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以简单的教学环节贯穿起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这节课我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

        (1)引导学生用多种读书方式。课堂上,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的需要,让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一次一次地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信息,提炼观点,然后表达自己思考的所得。

        (2)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用词的准确、精炼。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也是一篇传统的“老”教材。这篇文章虽然没有优美的词句,但课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用词准确。我引导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精炼,如:抓住“无论……即使……也……”体会蝙蝠夜间飞行的灵巧;紧扣“一个也没响,一根也没碰着”感受蝙蝠飞行时的敏锐;抓住“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一句中的“反复、终于”体会科学家们做研究,有所发明、创造往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甚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引导学生从咬文嚼字、品词品句中体会出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3.不足之处(思失)。

        语文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下来,既令我欣慰,又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值得改进。如在学习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经过,填写表格这一学习环节没有处理好。学生在复述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很好地运用课文中的代表性语言,没有达到复述课文的真正目的。

        4.改进措施(思改)。

        复述完后,如能带领学生再回到课文中读一读,回味课文语言,感悟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的缜密,我相信效果会更好。另外,读的训练还显得较为薄弱。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蝴蝶的家》教案及教学反思

       1、定期布置学生课后积累生词。

       教师应要求学生最好课后的查找和积累工作,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我们学习到了"迫不及待"这个成语,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课后查找成语字典找出与他意思相近的成语,并做好积累,这样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还可以帮助学生区分清楚成语之间的区别和差异。

2、课堂遇生词现场让学生查阅。

       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上课查阅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词,并当堂做好记录。这样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生词的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及时的的动手能力。教导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可以首先靠自己解决问题。

3、阅读课堂上要求学生上台朗读。

       针对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在阅读课上让学生们站在讲台上与同学分享最近阅读到的好文章,并且说出对于文章的大概的读后感。这样强制的要求,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重视朗读,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表达能力。

4、设读书角,推荐学生出色书籍。

       在班级内部,设立一个读书角,让学生们主动地分享出色的书籍,并且做到每周换读,让学生们多阅读书籍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认知度,还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语文的学习。

5、要求学生阅读出色范文并仿写。

       按照出色的范文去仿写,对于没有什么写作素材的小学生来说,最好的学习写作的方法就是按照好的作文去模仿,包括修辞手法的应用和情感的表达技巧。

6、定立语文课堂规矩、严格执行。

       在语文课堂上,定立语文课堂规矩的目的在于规范课堂纪律,让学生们以一种更加认真地态度去对待语文课堂,比如,教师可以让旷课的学生下节课做好在全班背诵课文的准备。这样做,还可以起到教育学生的效果。

        #教案# 导语《蝴蝶的家》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以问题为线索,思考蝴蝶的家有哪里,以雨天蝴蝶躲藏在哪里贯穿全文,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具有的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蝴蝶的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理解重点词语。

        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对蝴蝶的怜惜,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

        学习中尝试着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

        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那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家是温馨的港湾,让我们的心暖和,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停靠……)

        教师引入:(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小蝴蝶躲到哪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认真,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词。

        出示第一组词语: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

        指名读。齐读。

        这些词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3.出示第二组词语:轻盈、素洁、沾污、柔弱。

        谁想读读这几个词?

        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谁的?(蝴蝶)

        你有不理解的词吗?

        读了这几个描写蝴蝶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4.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学生自由提出解答。(也未可知、翻转不定、家雀儿)

        5.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文章,提出问题

        1.交流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梳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下节课学习。

        3.整理问题,每小组保留三个问题。

        四、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1.理解了词语,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会有所提高,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读一读1、2自然段。

        2.请同学们谈谈你刚才提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有强烈的对比效果,雨很大,而蝴蝶却很弱。这让作者为蝴蝶捏了一把汗,产生了着急的情绪。就让我们下节课接着去探索蝴蝶的家。

        板书设计:

        蝴蝶的家

        我的问题: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

        作者为什么特别在意这个问题?

        它们的家为什么是美丽香甜的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品读课文,依据问题,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

        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蝴蝶的家》。紧扣上节我们提出的问题读中解决问题。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吗?是什么心情?(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你们呢?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心体会,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天气是怎么难为蝴蝶的?谁来读一读。找学生读第二句,(出示第二句)此时作者心里在想什么呢?谁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心情。

        是啊!此时,天低、云黑、电闪、雷鸣、风狂、雨骤,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这真是难为蝴蝶呀?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然后再齐读。

        (2)还从哪儿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预设:

        ①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从“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②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从这看出为蝴蝶着急、担心?作者当时在想什么?

        ③作者刚才想到了什么?(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由作者想到的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读出蝴蝶的美丽与柔弱。

        是啊!这样轻盈、素洁、柔弱的蝴蝶怎么能不惹人喜爱?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④如果再想下去,作者会想到什么?这样美丽柔弱的蝴蝶要经受这样的打击,想到这里,这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

        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谁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

        (3)“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我”因为什么为蝴蝶着急了?(作者找了多次都没有找到蝴蝶,所以更着急了。)

        ①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找家时的着急心情,勾一勾、读一读。

        ②通过对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作者真为蝴蝶着急了。

        ③一次次猜想,又一次次否定,作者一次次为蝴蝶找家,希望的是什么?

        (4)还从哪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5)让我们来读一读小女孩的话。

        (出示第五自然段)

        ①小女孩是怎样看待蝴蝶有没有家这个问题的?(三个“一定”)

        ②小女孩连续说了三个“一定”,你们想一想,小女孩在说这些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③在这篇文章里,这仅仅是小女孩的心声吗?你能从小女孩的话中体会出作者哪种美好的愿望?

        小结:让我们再读小女孩的话,通过小女孩的话把作者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

        三、课外拓展

        2.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蝴蝶的家》教学反思

 《蝴蝶的家》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出示美丽的蝴蝶的,让学生们认识蝴蝶,并说一说看到蝴蝶后的反应,紧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么漂亮的蝴蝶,它的家会在哪儿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发挥想象,说一说,引起学生阅读下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品读读课文,提炼重点。

        老师配乐泛读课文,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后出示问题“你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作者为蝴蝶着急的,读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寻找答案,读的时候勾勾、画画、写写,小组分享并完善问题的答案。

        3.引导学生深化理解课文,体悟文中蕴涵的感情。

        我在教学中,运用大屏幕出示重点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理解。例如第一自然段对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更加突出蝴蝶的家的重要性,蝴蝶在这样的环境下必须要有家,不然会使蝴蝶的生存受到威胁,这样的环境描写让我们的心提起来开始为蝴蝶担忧,为下一步的描写做了铺垫。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1.以学生的多样的朗读为主,以老师配乐泛读为辅。

        在教授本课时,我泛读一遍之后,让学生们充分的理解词语,例如“喧嚷”“震撼”等词语,我再让学生通过集体读、个人读、男生女生分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情感。

        2.品读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各种修辞及写作手法。

        本文的写作中,作者运用了拟人、反问、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清新,优美,让学生们画出有关句子,并当堂进行仿写,效果和突出,学生们收获很大。

        3.我在教学中适当地指导朗读的语气,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都躲在哪里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上的;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这段话在读的时候语气要急促,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从中体会作者对幼小的蝴蝶的关爱之情。

        三、不足之处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课上讲解的有点儿多,对于一篇自读课文来说,自读自悟是学习方法,但我却有些越俎代庖,大包大揽,没有给学生活动的主动性。

        四、改进措施

        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蝴蝶的家》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的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在教学中,我以一个中心问题“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引发学生读文思考。在交流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谈自己从哪体会到作者着急的心情。因为雨大就想到了弱小的蝴蝶,从而引发为蝴蝶找家。

        以读为主,将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如学生谈到“吼叫”、“震撼”、“喧嚷”时,让学生联系平时见到的雷、电、雨、风,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景象是怎样的,再借助读体会意境,借助读升华情感,从而感悟作者的着急。

        关于修辞方法。文中多次运用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这些修辞方法彰显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同时也使作者的感情表达更为强烈。在教学中,我只是通过读让学生体会这些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可以适当讲解一些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技巧,不仅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对学生的作文也是大有裨益的,这样就将语文的工具性与思想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了。

        总之,纵观本节课,我以文为依据,以品为途径,以情为线索,通过“熟读、想象、感悟”使孩子们在品读感悟中、在师生的互动反馈中、在对蝴蝶无限的关切中、让真情在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中飞扬,在充分的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同时,尽情的享受探索知识的快乐。

       好了,今天关于“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