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zmhk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对于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的问题,我有一些了解和研究,也可以向您推荐一些专业资料和研究成果。希望这对您
对于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的问题,我有一些了解和研究,也可以向您推荐一些专业资料和研究成果。希望这对您有所帮助。
1.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与千克》教案
2.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篇
4.人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_小学二年级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与千克》教案
《克与千克》教案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认识天平和几种以千克位单位的秤;牢固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根据物品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熟练掌握1千克=1000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感知1克和1千克物体的质量,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盘秤、天平、黄豆、二分硬币、水果、500克食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谈话导入
教师: 同学们,准备好我们手中的铅笔盒和数学课本,大家掂一掂,然后把你的感受说一说。
学生1:这两件物品一点都不重。
学生2:我感觉数学课本比铅笔盒重一些(或铅笔盒比数学课本重一些)。
学生3:我感觉这两件物品差不多重,判断不出谁轻谁重。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大家的发言,你们发现用的最多的词语是什么?
学生:轻和重。
教师适时展示几件超市购买的物品。
2.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物品的包装,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我发现这些包装上都写着净重多少?
教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么你知道净重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净重就是指物品有多重。
进而引导学生知道,物品有多重,就是指它的质量是多少。如,方便面净重100克,就是说它的质量是100克。
展示100页主题图,教师:同学们,看看他们在超市都买了什么?分别是多重呢?
学生:洗衣液5千克,饼干110克,阿姨买的苹果,售货员用秤称的质量是1千克。
教师:真了不起,同学们知道这么多,都认识克和千克。今天我们一块来认识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究新知
1. 例1出示例1主题图:
教师:这些物品我们在超市经常见到,你看到它们标出的质量了吗?
学生:分别标着3克、12克、100克。
教师:用手掂一掂,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并回答:感觉都不重,很轻。
教师:这些物品都比较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说一说:我知道?克?用字母?g?来表示。
教师:我们认识克了,那么1克有多重,你知道吗?
并提示学生1枚2分硬币质量是1克。
教师:我们拿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交流并回答:1克真是太轻了。
2.认识天平。
教师:1克物品太轻了,用什么工具才能称出它的质量?
学生:应该是很小的秤吧。
教师指出: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天平是由底座、托盘、指针、标尺、调节平衡螺母以及砝码构成的。使用前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向标尺的零刻度,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然后称物品,一般物品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增减砝码,或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零刻度),然后读取砝码和游码的总克数,就是物品的质量。
教师操作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掌握使用方法后,教师问:同学们,我们想知道1克黄豆有多少粒吗?(想知道)
教师:那么我们就用天平来称一称吧,注意天平的使用步骤。
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及时纠错。学生汇报:6粒或7、8粒(根据实际测出的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把这几粒黄豆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吧。
3.例2 认识千克
出示较重物品
(1)问:图上都是什么物品,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学生讨论并汇报:洗衣液和苹果,包装上都标着净含量。洗衣液5千克,苹果25kg。
教师: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
学生观察交流汇报:我知道?千克?用字母?kg?来表示。
教师:包装上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学生1:应该是指里面的物品有多重吧。
学生2:除去包装后的物品的质量。
教师总结:?净含量?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出示两袋500克食盐
教师:两袋盐,每袋重500克,两袋重多少克?(500+500=1000(克))
教师:2袋盐重1000克,也可以说重1千克。(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
教师(或学生质疑):称较重的物体,用天平可以吗?(天平一般称重范围在几百克之内,不适合称较重物品)
学生:我们该用什么工具来称较重物品呢?
4.认识用?千克?做单位的几种秤。
课件展示:
教师: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以?千克?为单位的秤,依次是磅秤、电子秤、盘秤、台秤和弹簧秤。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用千克做单位的秤?(体重秤、杆秤)
教师:下面我们用盘秤为例,说说现在一些常用秤的用法。
教师:同学们认识盘秤吗?(超市经常看到)
问:知道盘秤以什么为单位吗?(千克)
问:表盘上的零刻度在哪里?(学生指出位置)接着问:?0?表示什么?(没有物品称重时指针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能说一说表盘上的100、500、1、2各表示什么吗?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100表示100克、500表示500克,1和2分别表示1千克和2千克。
教师:我们认识了盘秤,也会使用盘秤了,弹簧秤和体重秤跟盘秤使用方法差不多,我们试着称一称物品吧。
学生分别用盘秤、弹簧秤称出1千克物品,用体重秤测一下自己的体重。交流汇报测出的结果。
教师:简单总结一下这三种秤的使用方法吧。
学生:表盘上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多重。
5.例3
出示例题: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教师:自己看题,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问题是让我们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教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题目中没告诉我们每个苹果有多重,我们需要称一称吧。
学生1:称的话,每个苹果不一样大,称一个苹果不合适。
学生2:可以把20个苹果一起称一称啊。
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说:在不称的情况下,根据我们平时去超市买东西的经验,能不能估计出20个苹果有多重呢?
学生1:苹果有大有小,应该根据大小来估计。
学生2:一般大个的苹果4个大约1千克,中等个的5个大约1千克。
教师:那么根据我们估计的来算一算吧。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20?4=5(千克);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20?5=4(千克)。
教师:解答正确吗?我们检验一下吧。
学生:我们可以称一称,看一看是不是4个或5个是1千克。
学生实际操作,然后教师总结: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经验先估计一下物品的质量,然后再秤一下。
学生:是的,我们买东西时,卖东西的师傅基本上都能估计出卖出物品的质量。
三、课堂练习
1.填单位。
答案:克 、千克、克、克
2. 说出他们的体重。
答案:30千克;35千克;65千克。
四、拓展提升
1.比较大小
2千克 ○ 2000克 800克 ○ 1千克
5千克 ○ 4900克 2500克 ○ 3千克
答案:=;<;>;<。
2.小芳抱着3个玩具一起称,共重30千克,每个玩具1千克,小芳体重是多少千克?
30-1?3=27(千克)
答:小芳体重是27千克。
课后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a:我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000克=1千克
学生b:我学会怎样使用常用的几种秤。
学生c:我还掌握了怎么估测物品的质量的方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案(一)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
(2)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并能用估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交流各自的解题策略,比较结果时,体验解题策略的不同,解题的结果也不完全一致;并能对解题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掌握用估算解题的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掌握利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口述算理,能灵活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30+50=80 90-40=50 90+10=100
80-50=30 40+50=90 100-90=10
20+70=90 10+90=100 70-30=40
2. 填一填
(1)80里面有(8)个十;150里面有(15 )个十。
(2)500里面有(5)个百;1300里面有( 13 )个百。
(3)4000里面有( 4 )个千;10000里面有(10 )个千。
(4)2000里面有(2)个千,2000里面有(20)个百。
3. 说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1)妈妈买了一台电脑花了3997元,约是(4000)元。
(2)欣欣小学有708人,约是(700)人。
(3)果园里有2398棵果树,约是( 2400)棵。
(二)引出新课
出示95页主题图
问: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电视机和冰箱的价格,问题是买这两样电器一共花多少钱)
问:你能帮爷爷解决这个问题吗?(要求两件电器一共多少钱,就是把这两件电器的价钱加起来)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整百或整千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 例11:
(1)问:怎么列式呢?( 1000+2000= )
问:算式写出来了,该怎样计算呢,你是怎样想的,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1:我认为1000+2000就是1个千加2个千等于3个千,是3000。
学生2:我根据1+2=3,可以想出1000+2000=3000。
学生3:我根据10+20=30,可以推出1000+2000=3000。
教师:同学们太棒了,能够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的方法,学生1用的是数组成规律的方法,学生2和学生3由1+2=3或10+20=30想出了1000+2000=3000,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出喜欢的方法)
(2)教师:爷爷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冰箱比电视贵多少钱?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说一说。
(冰箱比电视贵多少,就是冰箱的价钱比电视的价钱多多少?)
问:怎么计算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
问:怎么列式呢?(2000-1000= )
教师:计算减法,该怎样想?讨论一下。
学生1:可以这样想:2个千减1个千剩下1个千,就是1000。
学生2:由2-1=1,可以推出,2000-1000=1000。
学生3:可以想加法:1000+( )=2000呢?1000+1000=2000,可以推导出。2000-1000=1000。
教师:大家小组讨论一下,这几种方法,你喜欢用哪种。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喜欢的方法。
2.例12
(1)出示80+50=;130-50=让学生讨论交流算法,自己试做。
生1: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生2:由8+5=13想到80+50=130.
生3:先算8+5=13,在将后面的?0?补上,就是130。
(2)想130-50=
生1: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
生2:由13-5=8可以想出,130-50=80。
教师: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想出这么多办法来解决问题,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题目,小组讨论怎么计算,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3)出示:900+600=;1500-600=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得出结果。(900+600=1500;1500-600=900)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计算,最常用的方法是把它们看成几个百,几个千来加或减。
3.例13 估算解决问题
出示例13图:
(1)引导看图,问:同学们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从图中我知道了电话机358元,电吹风218元。问题是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
教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分小组讨论,研究算法。
学生1:我想把358和218加起来,看看超没超过500,可是,我们没学过358+218的计算,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2:不用算358+218,我们可以这样想:电话机超过了300元,电吹风超过了200元。300+200=500,带500元肯定不够。
教师:同学们这种想法可以吗?(可以)我们检验一下解答是否正确?说一说吧。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1回答:500元买了300多元的电话机,剩下不到200元,肯定不够买电吹风。
学生2回答:即使电话机300元,500-300=200,也不够买电吹风。
教师:通过刚才检验,我们解答正确吗?(正确)
(2)带500元不够,那么我们带700元够吗?大家讨论一下,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可以这样想:电话机不到400元,电吹风不到300元。400+300=700,带700元肯定够。
有的学生可能这样回答:300+200=500,58+18<100,所以,带600元就够了。
肯定学生的回答,引导验算。
分小组讨论,估算的方法,教师总结归纳:运用估算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把题中的数估算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整千数,再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
1. 计算。
200+400= 600 3000+6000= 9000
600-400= 200 9000-3000=6000
70+50 = 120 800+900=1700
120-50 = 70 1700-900=800
2. 捉鼠竞赛。
3. 解决问题。
红星小学有628名学生,白云小学有276名学生,这两所小学的学生达到1000名了吗?
628名不足700名,276名不足300名,700+300=1000,这两所小学学生达不到1000名。
四、拓展提升
1.根据描述,填表。
红星小学有学生1350人,育才小学的人数比红星小学少一些。红星小学人数比育红小学少一些。(在表中填上学校名字)
2.在○里填上整百数(不能重复),使每条边上的三个数加起来都是1000。
课后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a:我们学习了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学生b:我学会了用估算解决问题。
学生c: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计算,最常用的方法是把它们看成几个百,几个千来加或减。
学生d:运用估算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把题中的数估算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整千数,再进行计算。
板书
整百、整千加减法
1000+2000=3000,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
80+50=130,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130-50=80,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
电话358元 电吹风 218元
带500元,够吗?
300+200=500(元) 不够。
带700元,够吗?
400+300=700(元) 够。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案(二)教学目标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4、在交流与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选择口算方法。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去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一猜,老师手中的数是几。
1200 3600 650 80
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猜出上面各数。
2、观察上面这些数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师:利用数的组成规律,我们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11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有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了,刚才老师在街上遇到你们村的王大爷,他笑着对我说,去年收成好,挣了不少钱.这不,他昨天上街买了一台电视机1000元,一台电冰箱2000元(板书:电视机1000元,电冰箱2000元)
2、小朋友看到这两个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预设:
(1)、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2)、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多少元?
(3)、电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有价值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学生尝试解决第一问题。
1000+2000=
怎样计算1000+2000等于多少呢?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反馈(几种可能性如下:)
生: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生:从1+2=3想出1000+2000=3000.
生:从100+200=300想出1000+2000=3000.
3、适当点拨方法优化,(同学们可真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有的同学用数的组成规律的方法,还有的同学更聪明,由1+2=3想出了1000+2000=3000.这么多方法.你欢哪种方法?)
4、另外两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1)、选择一题列式计算。
(2)、交流算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教学例12
1、组织活动编题口算活动
出示50、80、130这一组数,2人一组,分别想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2、出示:80+50 = 130-50=
学生交流算法。(几种可能性):
生1:8个十加5个十13个十是130.
生2:由8+5=13想到80+50=130
生3:先算8+5=13,再将后面的0补上,就是130.
130-50=80.
生1: 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8个十是80.
生2:由13-5=8想到130-50=80.
?
他想的方法和别人不同,你们想对他说点什么呀?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把它们补充完整,如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3、打开书本,P81下面小精灵聪聪还有两个题目想考考你,赶快来展示你的本领吧!
900+600= 1500-600=
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
4、师生共同小结: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最简便就用哪一种方法算。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卡片形式)
800+400= 3000+6000= 70+50=
1200-500= 9000-5000= 1500+1000=
2、做一做。
3、捉鼠竞赛。P83,1。
4、提高题(机动)碰碰球。
只要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等于500,这两个球就碰起来了。(先算一算再用线连起来)
300 600 100 150 450 800 50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P73—75的例4、例5。
主要知识:
数数,认识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万”,中间和末尾没有零的数的组成以及数位顺序表。例4:通过呈现小方块图,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例5:通过小方块图具体呈现2个千,3个百,5个十和6个一,让学生在计数器上画一画,再进行写数读数说说数的组成。
做一做:根据计数器读一读并说一说数的组成;做一做:根据计数器读一读并说说数的组成;一个一个数,从994数到1000,从9995数到10000。
教学作用及地位: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里千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是为以后多位数的认识打下基础的,显得十分重要。由于在1000以内数的认识里安排了数数,数的读写,数的组成以及数的大小比较,万以内数的认识内容与它比较相似(如数数,数的读写,数的组成等)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根据本班学习情况,对教材有些地方作了调整与处理,具体如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
2、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3、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万概念的建立,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数
教学过程:
一、汇报数据 引入新课
在教学中,课前引导学生大数材料的收集,利用学生经历的生活中的数进行简洁而丰富的信息交流,让学生了解大数,感受更大的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学习的愿望和信心,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二、操作体验 探索新知
1、 认识计数单位万:
(1)猜测:
师:一万是多少呢?
(2)验证:
A、数小方块,初步验证;
B、数计数器
C、齐读结论:10个一千是一万。
以小木块和计数器为素材,借助木块的直观,让学生亲身经历“一千一千”地数小正方体的全过程,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计数器的半抽象,直至最后数的概念的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从“数小木块”到“用计数器数”这个知识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十个一千是一万,认识计数单位“万”,在展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感。
2 、复习:10个( )是( ), 导出数位顺序表:
3、万以内数(没有零)的读写及组成。
4、数万以内的数:
(1)两同桌一起一个一个地数:9986→10000
(2)抢答:
(3)按规律数数
把知识化为多层次的活动,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
通过“自由数”“抢答”“按规律数数”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学会数数,突破学生在数数的拐弯处时的难点,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应用知识 培养数感
在情境中感知10000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数感:
经历“10000个字有多少”“10000米有多长”“几个我们这样的学校学生是10000”,使学生理解千位、万位上数的意义,形成数的概念,不但突破了学习难点,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四、总结评价 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2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P73—74的例4、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经历数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3、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十进制的计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和数位顺序表,理解十进制的计数法;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难点:正确数出拐点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黄豆、圆柱玻璃缸。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搜集生活中的大数,你搜集了那些谁来说说?(板书学生说的数,过一万的不板书)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这样比1000大的数,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两个数,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这是南京长江大桥,它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公路、铁路两用的桥。你们知道它的长度吗?谁会读这两个数?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像这样比一千更大的万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感受一万的大小,认识计数单位万:
(1) 猜测:
我们已经知道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一边说一边课件演示)。那么一万是多少呢?
学生猜测。
(2)验证:
A、数黄豆,初步感知
教师出示1杯1000粒的黄豆,问:这是什么?你们猜猜这里有多少粒黄豆?
教师继续提问:这是1000粒黄豆,2杯有多少粒?3杯呢?……9杯呢?再添一杯呢?
B、数方块,初步验证;
教师课件出示一千个小方块图,并问:这里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生齐数:1000,2000,3000
(当数到9000时)教师提问:再数一千就是? 这里共有几堆呢?几个一千?
C、数计数器
教师出示只有个、十、百、千的计数器,问:如果这1杯黄豆或者这一个大立方体变成一个珠子,想想应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拨一个珠子?为什么?学生可能这样回答:这个珠子代表一千,千位上的一个珠子才表示一千,所以应在千位上拨一个珠子。
教师演示千位上的珠子一粒一粒下来,最后一粒放慢速度,问:。千位上满了十,怎么办?学生可能回答:向前一位进一。教师追问:前一位是什么位?教师出示万位,问万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多少?多少个一千是一万?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
D、齐读结论:10个一千是一万。
2、数万以内的数:
(1)男女生一个一个地数:9986→10000
师:说得很好,我们已经和“万”交上了朋友,现在你会数万以内的数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数数游戏。
学生活动数数,男生数一个数,女生接着数一个数。
师: 男女同学都表现不错,要注意的是9989下一个是(9990),9999下一个是10000,在这些地方小朋友要特别当心!
(2)抢答:
师:抢答游戏。要求是:你知道后马上举手,老师叫最快的小朋友。
没意见小手放好不说话,有意见小手高举示意我,明白了吗?
准备好!说出紧挨它后面的一个数:4199、5949、9999。
说出紧挨它前面的一个数:3500、2760、8000。
2、教学万以内数的组成
(1)教学例5
过渡语:同学们表现真棒!那么万以内的数怎么写出来,又怎么读出来呢?它和我们前面所学的千以内数的读写是不是一样呢?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
a、教学写数
教师课件出示例5小方块的,问:图上有多少个小方块?你是怎么发现的?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要求同桌合作,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
学生拨完这个数后汇报,教师问: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完后,要求学生在本子上写出这个数。
小组之间交流:怎么把这个数写出来?
学生汇报完后,师课件出示写法。
b、教学读数
教师提问:你会读这个数吗?小组之间再交流;怎么读出这个数的?
学生可能的回答:从高位写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
学生汇报完后,师课件出示读法。
教师问:2356是怎么组成的?
学生可能的回答:这个数是由2个千,3个百,5个十,6个一组成的。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2)练一练
a、教师拨出下面各数,学生先在本子上写,接着认读,最后说出数的组成。
5126
b、同桌合作,互相拨数读写。
c、教师说一个数,学生拨出这个数。
9999
学生拨完这个数后,师问:如果这个数再添1是多少?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吗?
3、教学数位顺序表
(1)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能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有一朋友在默默地帮助我们,它就是数位顺序表(课件出示数位顺序空表),你能填好这个表吗?从右起的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有没有比万位更大的数位?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习比万位更大的数位,所以应在万位的左边加上省略号,表示还有更大、更多的数位。
(2)记忆数位顺序表:这个表对我们学习万以内的数很有帮助!请你能用1分钟的时间记住它。教师提问:右起第二位是什么位?千位的右边是什么位?左边呢?
4、应用。
谈话:同学们记住了这个数位顺序表,就可以不用借助计数器来读写数了。现在我们就到电器商场去逛一逛,了解一些电器的价格。
(1)课件出示各种电器的价格,学生认读。
(2)在大自然中,也藏着一些万以内的数,请同学们拿起笔记录吧!老师看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3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 ,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并能正确地数出100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建立10000以内数的概念;会读写10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100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3、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做一做,练习十六第3、4题。教认识100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
拐弯处的数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内容:教材第73页、74页例4、例5
一、创设情景 复习引入新课
1、复习
(1) 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并说说下面各数的组成。
375 309 420 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2. 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3. 生活中经常会大量用到比千更大的数。
做一做,练习十六第3、4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
A:课件演示:(万的概念的建立)
(1)(课件演示)依次出示10个小正方体:数一数,共有几个?你们是怎么数的呀?(一个一个地数)原来,最基本的计数单位是个。板书:10个一是十
(2)那数物体的个数时是不是都要一个一个地数呢?(课件演示)10个一条
10个一是十。快速答出3条共有多少个?你们还是一个一个地数的吗?有了十这个计数单位,我们就不再一个一个地数了。10个十是一百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
(3)(课件演示)一层(100个)一层的出: 10个十是百。快速答出5层共有多少颗?这次是怎么数的呢?于是,产生了比十更大的计数单位“百”。板书
10个百是千
(4)接着看,(课件演示)大的立方体(1000个):那么这样大的立方体有多少个小的的呢?10个百是千。8个呢?你现在还用一个一个地去数吗?对了,是千这个计数单位帮了我们的忙!
(5)接着看,(课件演示)逐一出示10个大的立方体:那么现在有多少个呢?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 ,理解10个 一千一千的数,10个一千是一万。
B:数计数器:(万的概念的建立)
师:现在看老师变魔术了,一个大的立方体变成了什么?
做一做,练习十六第3、4题。(把一个大正方体变成一粒珠子,放在计数器的千位上)
师:这是一粒珠子,它是1对吗?为什么?
师:是啊,千位上的1表示1千,我们一起来数吧
内容:教材第73页、74页例4、例5,(拨计数器演示:
1.千位上的珠子一粒一粒下来,最后一粒放慢速度;
2.千位上的10粒珠子慢慢移到万位上变成1粒
你知道了什么?
做一做,练习十六第3、4题。
师:“万”也是计数单位,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如果从一万里面去掉一千那是多少?再去掉一千呢?
师:确实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
做一做,练习十六第3、4题。教学目标:
C、齐读结论:10个一千是一万。
2、教学例5:
(1) (出示:计数器上拨出的4235)
师:这个数是多少?怎么写?(出示:写作)
师:你是怎么读的?(出示:读作)先同桌说一说好吗?
师:会了吗?
做一做,练习十六第3、4题。教学目标:师:现在你能提什么问题呢?(珠子在各个数位上各表示什么?)
师引导:4粒珠子在千位上表示4个千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5……
师: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生说:这个数是由4个千,2个百,3个十,6个一组成的。
(2)能说出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数字都一样的一个数。
师:每个数字表示的都一样吗?
(说说课前收集的这些数的组成)
内容:教材第73页、74页例4、例5,
(3)数万以内的数:课件出示
1、从九百九十四起,一个一个数,数到一千。
2、从九千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数,数到一万
两同桌一起一个一个地数
小组一个接一个数,
内容:教材第73页、74页例4、例5,师:刚才数数的时候,你觉得哪几个地方容易错?
抢答游戏:说出紧挨它后面的一个数:2739、5199、9999
说出紧挨它前面的一个数:8460、5400、10000。
做一做,练习十六第3、4题。教学目标3、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能从右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做一做,练习十六第3、4题。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问:有谁会填这张表?
(4)学生制作数位顺序表
三、实际应用,知识拓展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 ,理解10个1、在情境中感知10000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数感:课件出示
四、师生小结,共同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堂课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人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_小学二年级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二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一、情景导入:1、请看,这是什么呢?
2、可别小看这硬币哦,它能告诉我们有趣的数学知识呢!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硬币,一元的硬币现在有两种版本的。一种是新版的:正面是一大朵菊花反面有一个大大的1元字样;另一种是老版的:正面有朵小牡丹花和一个小1元的字样而反面是国徽。淘气和笑笑送来的就是老版的一元的硬币。硬币要和我们做个游戏呢。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3、好!请小组长来领硬币,每两人一组。每组抛五次,听口令开始。一个同学抛,另一同学猜测并作好记录。注意抛的时候用力不要太大,以免落在地上不好找。准备好了吗?请开始!
4、请各小组汇报情况。(小组汇报)
5、从刚才同学们抛硬币的结果来看,硬币落地时一定是正面朝上吗?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数学问题―――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活动探究:
1、请5个男同学代表淘气,5个女同学代表笑笑。比赛内容是:摸球大赛。这儿有两个淘宝盒,里面装有乒乓球。比赛规则是摸到一个黄球加二十分,白球不加分,底分一百分。有请淘气组和笑笑组。
2、当盒子里全部是黄球时,则一定能摸出黄球。板书(一定)没有黄球时,则不可能摸出黄球。板书。(不可能)
3、请翻到课本93页,请你动手连一连。你会做吗?
4、那还等什么呢?快快动笔吧。(学生独自做后,集体交流)
三、实践应用
1、播放课件:(食物、水、游泳圈、羽绒服、雨伞、洗浴用品),这些东西中哪些一定要带,哪些可能要用,哪些不可能用呢?
2、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老师可以放心地出发了。刚才你们设想的事情中有些可能发生有些不可能发生,也有的一定会发生,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
3、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同学们说得都对,这是你们积极思考得出的结果。
4、今天同学们和老师共同探讨了可能性的问题,能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这堂课什么地方最让你难忘?
5、生活中像这样确定的或不确定的事情有很多,及时地了解,认真地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这些事件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橘子”,课本第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
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
生: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
师: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生:14个可以放几盘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
生1: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盘;(14-4-4-4=2)
生2: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
生3: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14÷4=3(盘)……2(个),说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
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
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3(盘)……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试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二相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三相减: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还剩2个,14-12=2,画上横线对着个位写2。
四检查: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和第4页的“算一算”,“想一想”先由学生独立解题,再由老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页的第3题。
4.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知识与技能:1、认真观察图画,说出图意,提出相关的乘法问题,并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侧面、正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图画,能够提出相关的问题
2、让学生提出生活实际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二、探索学习
(一)广场上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好)
2、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4、集体交流。
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回答。
(先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思维会更有深度。并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瞻仰烈士纪念碑。
1、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指名学生说)
2、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3、连一连。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观察图画,发挥想像力,独立思考,动手连)
4、全班交流
三、实践与应用
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尽可能以学生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题材,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有趣,而且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总结,下课。
5.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第67、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
学生喜欢的玩具、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创设情境
1、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动物(如孔雀、恐龙、狮子等),同时问:“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可爱的动物的?”(学生回答说是根据动物的声音。)
2、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又请学生是什么动物?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4、生:我看见大象的长鼻子;我看见老鼠的尾巴;我看见骆驼的驼峰……
师: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形状,有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那今天我们就玩一玩,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体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的物体形状
1、师:请同学拿出汽车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
2、画学生看到的汽车形状。师:咱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汽车的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画出来。(小组活动)
3、展示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画,讲讲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为什么汽车有这么多不同形状?
生:因为我是从侧面看的;因为我是从正面看的;因为我是从后面看的……
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车形状也不同。
4、师:请学生交换位置,再观察,说说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让学生回原位。)
5、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上观察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全班交流,介绍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三、应用拓展
1、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老师同时出示请学生判断。
2、连线游戏。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四、小结评价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我们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认识简单的近似数》是小学数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人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页例8及练习十六第6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
中的作用。
2、 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
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 接着数数。
1998、 、 、 9997、 、 、 497、 、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
205 306 402 < <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例8的主题图。
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
“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
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
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
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 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
是9992人,约是 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
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个别汇报: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
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按照教师的要求,
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3、组织活动3——猜一猜。
1练习十六第9题
提出题中的要求。
请大家独立动脑筋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看你们手猜的一样吗?互相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猜。
2组织进行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猜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猜的?
及时肯定回答好的学生,并帮助学生总结应当怎样猜。
让学生将所准备的卡片,按照教师的要求摆一摆:将所准备的卡片组成三位数或四位数;读一读:同桌相互读摆出的数;
说一说:再互相说一说对方所摆事出的数的组成;
比一比: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课外训练
1、组织数学游戏——猜价格/
1电视节目“幸运52”猜商品价格的游戏大家看过吗?
其实这样的游戏应用的也是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这样的猜数游戏。
2游戏规则:老师给你一个提示,比如这个数几千几百的数,然
后就开始猜,老师提示手中的数比你猜的数大还是小。同学们再根据这个提示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
3进行第一轮猜数游戏。
板书设计:
求近
例8
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
人约是10000人
1500是1506的近似数
似数
人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并会合理的取近似数。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以现实情境为基础,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在交流中体验近似数的特点,并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汇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谁能起来介绍一下我们学校?最好是用上一些资料。
刚才你们介绍了我们学校的一些情况,老师课前也了解了一些情况,知道我们学校大约有20个班级,学生700多名,教职工大概70人。
问:你能猜猜我们学校的这些资讯的准确资料是多少吗?
生猜。
老师去了解了一下,知道我们学校有21个班级,学生713名,教职工74名。
2、观察资料、比较
用小黑板或者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观察这两组资料,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回答这两组资料很接近
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答案:它们有什么含义?有什么区别很联络?
师:看来数字里面还有很大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字。
设计意图;介绍自己的学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两组资料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感知近似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 出示例8的主题图。
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1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预设小组汇报结果: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1500是1560的近似数
师:你认为那个数好记呢?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整百数。
汇报交流:都觉得1500更容易记住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 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是9992人,约是 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预设回答: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这两个数都是1000的近似数,哪个更好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一个数的近似数并不是唯一的,教师要给予肯定,并让学生比较哪个数更容易接近准确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生讨论交流
板书:10000是9992的近似数
问:生活中为什么要用到近似数?
师生共同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学习,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感受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时掌握会合理的取近似数
3、你还能举出近似数的例子吗 ?
设计意图: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价值,从而在生活中恰当选用近似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
1陈东家到学校有603米,约是 米。
2每台洗衣机售价为1198元,约是 元。
3这个果园有597棵苹果树,约是 棵。
4这个收费站昨天通过7006辆汽车,约是 辆。
2、下面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1小明身高约140厘米,体重35千克。
2二年级二班有56人,全校约有800人。
3大天鹅可以飞越海拔88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入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并会合理的取近似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
板书设计
近似数
1500是1560的近似数
10000是9992的近似数
近似数更容易记
人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篇三
教学目的: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比较1500和1506两数
指出: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资料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出示主题图2 “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2、生活中的数学
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学生举例
3、练习
P79 4、5、6
好了,今天关于“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