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情感作文 情感作文
完善制度建设_完善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zmhk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完善制度建设_完善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与完善制度建设相关的信息和建议。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深入的解释,请告诉我。1.如何搞好企业制度建设2.如何进一步完善和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与完善制度建设相关的信息和建议。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深入的解释,请告诉我。
1.如何搞好企业制度建设
2.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制度建设
3.制度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4.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制度执行力
5.完善公司制度建设要有哪些做法
如何搞好企业制度建设
为切实规范员工工作行为、量化员工工作业绩,企业必须强化制度建设过程,把握好以下几点:1、制度编写人在编写制度前,一定要深入基层调研。本着尊重员工、理解员工、相信员工的原则制定制度,从而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促使制度运行上下畅通。
2、建立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由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牵头,协调部门间的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统一汇编和梳理,提高管理制度的协调性和指导性。
3、企业***要高度重视制度化建设工作,经常组织召开管理工作总结和提升研讨会,及时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使其为企业发展更好的保驾护航。
4、加大宣传和导向力度。在条件许可得情况下,组织全员学习,加强企业宣传报道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扩展资料
影响因素
1、制度本身可操作性不强。
2、没有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制度往往是由各职能部门起草,这样起草出台的制度会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当然也不可避免得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而间接影响企业协调发展。
3、企业领导对制度建设不够重视。企业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重视制度出台的及时性、可操作性。
4、企业培训、导向力度不够。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石,是员工的行动指南。企业如果只组织管理人员对新制度进行学习、培训,那么导向面就会比较狭窄,不利于制度的深入贯彻和执行。
百度百科-企业制度建设
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制度建设
在我国现阶段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仅要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人民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而且要积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立一套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国情相适应的具体制度和体制。为了充分发挥具体制度在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中的巨大作用,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完善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这些制度性安排为制度建设继续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提供了经验,明确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制度完善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路,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体系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胡锦涛的社会公平正义观,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从理论意义看,胡锦涛的社会公平正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平正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胡锦涛提出的“四个公平”,创造性地将公平的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起来,将公平的条件、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起来,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公平正义的本质要求和现实道路。这种公平正义观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对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作出了新的概括。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平正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在当代中国的丰富与发展。
其次,从实践意义看,胡锦涛的社会公平正义观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具有现实针对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方法论指导。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或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解决社会问题和矛盾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公平正义,怎样实现公平正义等重大问题。
总之,胡锦涛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立足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提出社会公平正义观,从理论和实践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中国社会公平正义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制度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决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按照《决定》要求,认真部署,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对于各级党委而言,抓好党的制度建设,既是引领推动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党组织用科学发展引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推动: 加强党性教育,强化党员干部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抓制度建设切实加大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中央出台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及《中国***党内监督条例》、《中国***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一是强化党的制度是党纪党规党法的认同意识。广泛开展制度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条例、制度就是法规的思想,切实把中央颁发的一系列党的条例、准则制度规定上升到党规党法的高度来落实。二是强化领导干部依法用权的责任意识。结合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在县(市、区)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大家自觉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感召和带动其他党员干部遵纪守法,身先士卒。三是强化党内组织生活的原则性意识。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思想武器,旗帜鲜明地开展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树好党的形象,通过开展积极的思想交锋,及时纠正偏向,确保党的各项制度健康有序发展。 顺应时代发展,积极稳妥地搞好党的制度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制度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制度体系日益成熟完善。但由于近年来党和国家各项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给党的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势在必行。一是对不适合形势发展的要更新修订。对那些内容明显过时,或者虽然出台不久但被证明不够科学合理的现行制度,应及时更新修订。二是对过于原则的明确细化。党的制度建设中,内容过于抽象笼统的,注重定性而不注重定量的,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的,都应进行细化、具体化。三是对多变杂乱的统一规范。有些党的制度变化快、不稳定、不够系统的问题比较明显。应及时加以梳理分析,搞好整合,使各项制度更加科学系统、清晰规范。 着眼增强效力,树立党的权威性 权威性是保证制度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进一步健全完善党的制度及其运行、监督、惩戒机制,保证党的各项制度具备应有的法律效力。一是加强运行保障机制建设。建章立制不能仅停留在面上,更要有实施保障的严密措施,使制度本身形成一个完整的实体,以此强化制度的强制力、约束力、执行力。二是大胆改进监督领导体制。对一些不尽合理、完善的党建制度,在现行领导体制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搞好修订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增强独立性,最大限度地延伸监督触角,提高监督质量。三是明确违规违制行为惩戒措施。有规有制不遵、有纪不行的问题,与惩戒措施不具体、规定不明确有关。建立一套具体明细、便于可执行操作的惩处法规,确保制度具有足够的威慑力、约束力。 发扬党内民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党的制度建设中去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着眼激发党员个体活力、营造党内和谐氛围,健全完善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维护党员利益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供制度保证。一是充分扩大党内民主。针对党务公开不充分、党员民主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的问题,应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民主的有效办法,调动大家自觉为党的建设贡献聪明才智的积极性。二是拓宽联系群众渠道。结合近年来各级探索形成的领导干部联系点、个人挂钩帮建、党员群众结对等好的做法,借鉴地方网上交流对话、领导电话热线等有益经验,从扩大联系范围、改进****、丰富联系内容入手,进一步建立完善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在倾听群众意见中改进不足,在吸收群众智慧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三是健全服务关爱机制。 希望可以帮助您 这是我找的 但与您的题目不是很匹配,希望可以对您有用
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制度执行力
制度建设包括:1、要树立起制度意识。要意识到制度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树立起制度的权威,把制度作为制约权力和廉政建设的基础载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更需要走出一条依靠制度改革的治本之路。
2、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廉政制度。当前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务员财产、收入申报制度,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公务员责任制和领导问责制。
特点
1、鞭策性和激励性。制度有时就张贴或悬挂在工作现场,随时鞭策和激励着人员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
2、规范性和程序性。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制度的制定必须以有关政策、法律、法令为依据。制度本身要有程序性,为人们的工作和活动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据。
完善公司制度建设要有哪些做法
1、制度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是协调人与人关系的最有效手段,也是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所以企业制度不在于多,在于科学、规范,在于能够被更好地遵守执行。衡量的标准有四点:
一是制订制度是否有明确标准;
二是制度是否具有实用性;
三是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四是与上级要求是否合拍。
举个例子说明:假设三个人要分一块金币,如果由第一个人切金币并且又先挑金币,尽管你对切金币的人进行反复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很难保证他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如果我们从制度上这样规定,可以由你第一个切分金币,但是必须让其他两个人先挑。制度稍作调整,结果会怎样?他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尽量做到平均,因为一旦分得不均,吃亏的是他自己。检讨一下我们的工作方法,往往就像第一种分币法,热衷于把精力过多地放在空洞的说教和作指示上,对制度本身的缺陷却关注甚少,而这恰恰是制度难以真正落实的重要原因。
2、制度的制订程序要规范。既然是制度就必须规范,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凌驾或超越国家法律法规。但如何保证实现上述目标?这就要规范制度的制订程序,企业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直接面对广大企业员工,这些制度都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和经济效益,制度的发布更应规范、透明。应遵循以下程序:
(1)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共同制订制度初稿;
(2)基层管理部门初审并修改;
(3)专业管理部门审核并签署修改意见;
(4)根据两级管理部门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初稿;
(5)基层管理人员将修改后的制度报专业管理部门审批;
(6)企业高级管理层审查,签署审批意见后的制度发布执行。只有按照规范的程序所制订规范的制度,才能规范各项管理工作,才能保护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才能避免以上各种问题的出现和发生。
3、制度的内容要量化。管理是一门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的艺术。管理者水平的高低,不在于能否让高素质的员工把事情办好,更重要的是让素质一般的员工把工作做好,让每一位员工在执行同一项命令时,能够按照管理者的意识,把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好。这里所说的 “保质、保量、按时”就是一个量化管理的概念。我们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制度的内容就要量化,要让企业员工知道去做什么,到哪做,什么时间做,怎么做或做到什么程度。这些内容都要在制度里明确量化,这样才能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知道工作怎么干,工作标准是什么。这样才能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有的员工认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订的太多,不利于员工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企业十分赞赏有个性、有创造性特点的员工,企业的发展也需要许许多多有个性、有创造性特点的职工,企业才能健康地发展。但任何个性和创造性都必须有利于企业整体的利益,否则其个性越强,创造力越强,对企业利益的损害就越大。所以对于企业的所有员工,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制度来约束每一个人,只要你是企业的员工,你就必须接受,而且必须按现有制度来执行、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也就是说,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制度不管的人。制度的执行标准都一样,这也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一个保障。有了好的制度还要有规范的执行者,人的因素不可忽略,毕竟制度的执行、考核还是要由执行制度的人来完成,所以制度的执行者要一碗水端平,保证制度执行公平公正,才能真正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4、制度的考核要严格。有两个著名的管理学定律——酒与污水定律和木桶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污水和短木板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惊人的破坏力。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间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水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如何提高一个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不是光有完善的制度就行了,还要有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一经公布,就对企业组织内部任何人都具有约束力,人人都要严格遵守执行,领导也不例外。只有领导以身作则,一旦有违反行为,同样接受处罚,坚决不搞特殊化,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制度建设才能真正得以贯彻实施与有效,企业的管理才能真正的提高。
5、制度的修改要及时。企业的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否则“污水和短木板”就会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妨碍企业的发展。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及生产环境的变化不断地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制度的修订要注意及时和定期。当设备更新改造了、当工艺流程发生变化了、当运行参数重新调整了,那么制度就要及时修订,操作规程就要及时修改,应急预案就要及时变动,巡回检查路线图就要及时重新制作,这就是制度的及时修订。总结一个阶段的工作时,就要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和检查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是执行力不够的要加强考核力度,是制度有缺陷、不完善的,要组织有关人员修订完善制度,这就是制度的定期修订。
科学、统一、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力与决策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与生存能力。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克服企业制度在制订和实施过程中的难题,提高制度执行力,才能培养融洽、有序的工作环境,促使企业的健康发展与不断壮大。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建设完善的企业制度
制度是企业运营的法规性保障,没有制度的企业很难想象会乱成个什么样子。可现实中我们见到的制度要么是过于完美了,要么是过于呆板了。 有的公司花很长时间辛辛苦苦制作出厚厚的一本制度,就是执行不下去,员工都不买账。这是为什么呢?多数情况下原因出在理论合理,实际没用。就是说理论上是合理的,是考虑到企业利益的,但不可能执行下去,因为并不适合企业实际。 搞理论上的东西很容易,只要想想企业大概需要哪几方面的内容,然后分细就行,这种东西不可能有什么用的。如果制定者把企业需要的都能“想”出来,那他就应该老板,因为他什么都想到了,所以跟着他肯定发大财。 一部完善的制度应该反应在两方面:适合企业实际,最大激发集体的创造潜能。做到第一方面其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想做到第二件更难!首先要求人们改变对制度的狭义思考:它不仅仅是约束性的东西,也必须是有激励作用的。有时我们看到一些企业的制度里几乎全是如何罚,如何奖的很少,这就是狭义思考的结果了。中国人都不喜欢被人管着,即便你管他也得表现出来是在帮他、拉他,这样才能让他对你心服口服,管理上的策略是这样,制度制定上是一样的。这是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不一样的地方。 企业制度的制定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综合研究,就能搞出适合企业实际的且能激发集体创造力的本子了。 一、结合企业文化 制度是灌输和贯彻企业文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例如强调“奉献”的企业里,制度就应该多一些反对私利,打击因私损公,而倡导公的内容;强调“沟通”的企业里,制度就应该多一些反对自我封闭,打击地盘主义,而倡导团队凝聚的内容;强调“创新”的企业里,制度就应该多一些反对固步自封,打击过份经验主义,而包容某些失败,倡导学习的内容……反过来讲离开了企业文化的制度就没有生命力了。有时会听到员工在底下这样议论:唉,都这样。我工作过好几个企业了,他们都这样……这就是离开了企业文化的反应。企业在强调产品差异化、品牌差异化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制度差异化,因为既然你想搞差异,你在运作上就必然和别人不一样,你也就需要不一样的保障了。 二、与企业发展阶段的适应性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会面临不同的阶段性任务,相应地就不可避免的要应对不同的问题。制度这时的作用是就保障企业在这个阶段的运营,圆满完成阶段性任务。例如在成长阶段的企业中大多强调销售,这时的制度应该偏重销售方面,“能抓住老鼠的猫就是好猫”,而其他的某方面是应该包容;而在发展已经成熟的企业中,更加注重整体协调,所以制度就必须考虑全局,注重综合治理。 三、与企业资源的适应性 制度的功能之一就是不断促进企业资源的完善,而不是无谓消耗资源。就拿人才来说,当企业处于人才缺乏时期的时候,在制度的某些方面就必须考虑到包容性,不要人都让制度罚走了、吓走了,谁还为企业做事?而在人才充沛的时间,就要考虑到对人的综合要求——现在是要质的时期了。 四、充分考虑到市场因素 这是很多企业制度中所缺乏的,所以一线工作人员常常会有所抱怨:领取某物料要签N个字……每个企业因自身业务组合、主力业务及赢利模式等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作业流程。制度在这里的任务就是充分保障作业流程的顺利实施,就是说手里拿着笔,眼睛却要盯到市场上去,盯到一线去,这样出来的制度才不会成为效率的绊脚石,而且将促进效益提升。 五、服务于员工的理念 前面讲过了,中国人是最不服管的,所以你不能讲你是管他的人,你只能讲你是帮他、拉他的人,他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你。制定制度是一样的,要确立服务员工的理念。首先就是制度本身要易于理解,要简化,让员工很快能看明白,这样也容易记得住了。至于简化这点在西方企业就不适合,因为那边就是法(制度)来管人,法(制度)是最高的,没有能超越它的东西,所以西方企业的制度很厚;但中国人是讲理(合理)、讲情(感情)的,不仅仅讲法,只跟员工讲法他就不愿意、不接受了,因为他在想这件事不是我愿意的,而是有原因的……这就是中国人,所以制度要简化,不仅仅是易记,更重要的是留下合理权变的空间。没有这个空间,你权变了,员工会认为制度根本没用,有了这个空间,员工会认为你讲理讲情,即便罚了,也服了。再有就是考虑到执行层面,能签两个字绝不签三个,多的那个字是制造员工的麻烦,是浪费管理者的时间,是消耗企业的资源。 六、共同制定 就是要发动所有员工对制度的建设献计献策。也许您已经尝试过了,直接跟员工讲让他们提意见他们是不理会的,这种心态很普遍:你搞吧,你搞出来了我们再否定。所以不能直接跟他们讲提意见,而是采取一些策略探测他们的内心。例如我们就这样做过:在为某企业制定制度前,我们让每个员工包括中高层管理者写一篇东西,就是如果给他机会做一个企业,他会怎样去创建。当时采取的匿名打印投箱的征稿形式,加上之前又做了一些动员工作(当然没告诉他们真实目的),所以参与的热情都很高,而从汇总的结果里面确实找到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及建议。 七、有罚必有奖 前面我们举过一个例子,就是某企业罚太多而基本找不到什么奖的制度。这是不对的,中国人最善于思考了,这么明显的“不公平条约”摆在他们面前还能看不出来吗?很可能一些人在看着这样的制度同时就想着如何找个新工作离开了。 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逻辑,错的反面就是对,罚的反面就是奖。当然实际制定的时候真的完全这么做就太呆板了,不同的事情上奖和罚的比例肯定是不一样的。注意到整体比例就好了,45:55或者55:45都可以,不要失调。 八、治病救人的心态 西方企业制度是“杀人”的,你干的好留下,出差子了走人;中国企业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更人本。有一个企业曾经用过这样的办法:三个业务员没有完成月销售任务,按规定是要扣工资的,后来工资也确实扣了,但又给他们加了一条罚:让他们去看《羊皮卷》,连续一周的时间内每天早会上讲他们的感悟。后一个月,除一个人量很接近任务未完成外,另外两个都完成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治病救人,多救一个企业多一个可用之人。当然,也有那种“扶不起的阿斗”,那就请他回家了。 九、奖罚手段创新 其实上面的例子已经谈到了创新手段。这里要指出的是,很多企业的制度里面到处都是钱:罚XX元,奖XX元。这并不好,会让员工觉得就是种金钱交易。变种方式,首先会让人感到新奇、有兴趣,其次只要变到点子上,比单纯金钱手段有用。怎么就到点子上了?员工不想做、不愿做的是什么,不想失去的是什么,这些就是罚的点,当然一定要合理的;员工想做、愿做的是什么,想得到的是什么,这些就是奖的点,当然也必须是合理的。 十、实时更新 制度不能是死东西,一成不变最终肯定变为形式主义了。就象杀毒软件几乎天天都要更新,因为天天都有新病毒;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员工队伍、企业组织相应的也是变化状态中,企业制度要注意实时更新,当然并不是要天天变、月月变,这就不是制度了。当外界发生的变化导致企业自身在组织、管理、运营层面发生改变的时候,制度就必须变了,而且最好是变在前面,这样主动权就在企业手里了。所以制定制度肯定要考虑要制定制度的更新机制,由谁来做,怎样去做,这也是整体制度的一部分内容。
好了,关于“完善制度建设”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完善制度建设”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上一篇:实习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