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
关于除夕的古诗四句_关于除夕的古诗四句简短
zmhk 2024-06-01 人已围观
简介关于除夕的古诗四句_关于除夕的古诗四句简短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关于除夕的古诗四句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解决大家的疑惑。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除夕的古诗四句的话题。1.关于春节和元宵节的古诗2.关于除夕的古诗四句3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关于除夕的古诗四句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解决大家的疑惑。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除夕的古诗四句的话题。
1.关于春节和元宵节的古诗
2.关于除夕的古诗四句
3.千家笑语漏迟迟写作文
4.关于春节的古诗(7律4句)
5.请写出3首关于春节和元宵节的古诗,并写上赏析
6.四诗意春节许多文人墨客都描绘过春节,你积累了哪几首有关春节的诗词
关于春节和元宵节的古诗
元日?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作?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新年作?
唐代: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除夜雪?
宋代: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杨 ?广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 ?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 ?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元 ?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关于除夕的古诗四句
《元日》一诗中4句诗描写的习俗:
1、在春节的时候,放鞭炮,用来驱邪避害。
2、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3、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基本简介:
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名作。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
千家笑语漏迟迟写作文
将一些可能有问题的字词加《垩》字隔开了。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二首
唐·姚合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疫,酒垩色已迎垩春。明垩日垩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垩落垩落,岁月去堂垩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垩欲垩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垩灯垩夜未央。
除夕
明·文徵明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垩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垩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除夕
清·赵翼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垩春垩钱。
听烧爆垩竹垩童垩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垩精垩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宋 夔
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凤城新年辞
清 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除夜
唐·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垩烛异乡人。
渐与骨垩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垩日垩岁华新。
关于春节的古诗(7律4句)
1.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癸巳除夕偶成
清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漏,是古代的计时器。除夕之夜,在千家万户欢声笑语中时间慢慢逝去。诗人孤独寂寞地一人站在市桥之上,仰望星空陷入沉思。他感到可见的现实之外,似乎酝酿着某种危机正在暗暗向社会袭来,而沉浸在节日欢乐中的人们尚未觉察。这首诗作于1773年,当时正是所谓“乾隆盛世”,过了这个“盛世”,清王朝就急剧走下坡路了。作者不是未卜先知,而是居安思危,这正是我们文化传统中可贵的“忧患意识”。
2. 《癸已除夕偶成》黄景人诗的题目《癸已除夕偶成》也要解释千家笑
清朝黄景人的《癸已除夕偶成》有深深的孤独感 ,赏析如下: 这首诗是这样的: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整首诗是充满了一种深厚的孤独感的,如何来认识,不妨在读了整首诗之后将诗拆开,一句一句的来分析. 题目表明是除夕,是家人团圆的良辰佳节.第一句的“千家笑语”,又表明了诗人的周围正是这么一种符合除夕佳节的其乐融融、欢声笑语的氛围.“千家”表明环境的整体性,一致性,即除诗人之外都是那样.“笑语”表明这个整体性的环境的色彩、气氛是喜庆的.这样,就造成一种对后面孤独感的对比反衬.而这种前后对比的衔接者大概就是“漏迟迟”了.漏迟迟表明时间是深夜,一则深夜尚且千家笑语,表明诗人以外喜庆欢乐气氛之重,另一方面,深夜是让一个孤独者倍加感到孤独的时候.这样,就达到了两种对比之间的衔接,或者说,这个衔接本身已经暗含了乐与忧、热闹与孤独之间的对比. 先跳过第二句,来看第三四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这两句应该是从元微之赠智度师绝句中的“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阑干看落晖.”化出.无人识和独看是两个典型的孤独的情境.无人识将自我与环境割裂,造成孤独.然而“悄立市桥人不识”与“天津桥上无人识”是不同的两种孤独.结合后者的前两句“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来看,后者含有一种今非昔比的失落感和物换人非的岁月沧桑感.而前者结合“千家笑语漏迟迟”以及“癸已除夕偶成”这个题目来看,时节是万家团圆、千家笑语的除夕,“我”却“悄立市桥人不识”,可能表示诗人是在异地,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式的特殊时节的游子的孤独.然而这种特殊时节的游子的孤独决不是孤独的全部,亦不是孤独的主题,结合第二句就可以看出. 忧患潜从物外知.诗人指明了他的孤独的原因很大部分是由于忧患,而这种忧患来自物外.范仲淹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的“物喜”、“己悲”是互文见义.可以看出黄景仁的忧患并非为外物或自身. 从诗人经历来看:黄景仁四岁丧父,家贫力学.十六岁参加常州府童子试获第一名秀才.乾隆三十六年春,客居太平府沈业富署中,冬入安徽学政使院校文.他有志向有抱负,而仕途困顿,一生落拓潦倒.我认为黄景仁诗中的忧患是一种来源于经历和性格的根深蒂固不可名状的诗人式的天生的忧患情结,或者孤独感,类似于“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心事浩茫连广宇”、“谁会男儿夜半心”的那种莫可名状的混沌的忧患与孤独.即使从前面句子看来有特殊时节流落他乡的情境在里面,也不过是这种情境加重了这一莫可名状的混沌的孤独感,而绝非单纯的游子思乡的孤独. 最后一句“一星如月看多时”,很多人认为应断句为“一星如月/看多时”,这样在解释上比较困难,比如“清人黄仲则有句:“独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能有看星如月的胸襟,令人赞叹;然而有看星如月的闲情,在当前扰攘的时代中,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似水年华》,顾颉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5年9月第一版,第366页);比如有的人认为是诗人看到的是金星,很亮,似月亮;有的人认为是用了“纪昌学射”里面“视小如大,视微如著”的意思.这些解释很牵强,我认为应该断句为“一星/如月看多时”,是说诗人像看月亮那样看一颗星看了很久.“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们爱望月,可是月与情无关,于心情无关,只是一个意象、一种象征罢了,人们望月只是使情感有一种实物的寄托. 除夕之夜,正无月亮,诗人的孤独感怎样寄托呢?诗人便像看月亮那样仰望着一颗星星,因为月亮本身并不重要,仰望才是关键.。
请写出3首关于春节和元宵节的古诗,并写上赏析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说明]这首诗说,宋代人的春节一定要喝屠苏酒,因为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二要及时在门两旁贴上新桃符,以驱鬼辟邪。可见过年的意义在于对新的一年寄于美好的希望。 屠苏酒 瞿佑 紫俯仙人授宝方, 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 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 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 日日持杯访醉乡。 [说明]元日讲喝屠苏酒。这首诗告诉我们,酒是仙人的药方调制的,事前用红色囊袋装好,浸泡在井下。元日这天清晨倾于杯中,由年最少者先开口品尝,然后按年龄递增依次喝下去。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说明]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于世俗把过年投送名帖作为奉承讨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诗人的讥讽,这种过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吧。 迎春歌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说明]这首诗生动而形象地记载了人们的迎春活动。从内容上看,人们主要是祭神,为的是盼望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但从气氛上看实在是娱人,表演者尽兴狂欢,观者也耳目一新,处处体现了生活的欢乐。 凤城新年辞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说明]在古代,民间妇女一年到头忙累只有到了新年才有闲空玩耍。这首诗从侧面写出妇女过年的心情,为了年后能清闲一个月,年前却分外满碌。她们巧制首饰试做新衣,争相打扮,体现女子爱美天性。《拜年》文徵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迎春歌》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蟋蟀 《诗经·唐风》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守岁 唐·李世民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除夜 唐·孟浩然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唐·孟浩然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除夜作 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次北固山下 唐·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除夜二首 唐·姚合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除夜 唐·卢仝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钦州守岁 唐·张说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除夜 唐·元稹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除夜 唐·白居易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除夜寄微之 唐·白居易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除夜寄弟妹 唐·白居易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唐·白居易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除夜宿洺州 唐·白居易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除夜 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除夜 唐·白居易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三年除夜 唐·白居易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七十期渐近,万缘心已忘。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夫妻老相对,各坐一绳床。除夜 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隋宫守岁 唐·李商隐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欲惊雷。昭阳第一倾城客,不踏金莲不肯来。除夕 宋·梅尧臣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守岁 宋·苏轼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卖痴呆词 宋·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除夜雪 宋·陆游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宋·姜夔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除夜 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除夕 明·文徵明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除夕 清·赵翼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四诗意春节许多文人墨客都描绘过春节,你积累了哪几首有关春节的诗词
关于春节的古诗如下:1、《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2、《除夜作》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赏析:高适素以边塞诗人著称,诗风浑厚雄放,这首《除夜作》却诗风平易自然,全诗没有一句生僻字句和华丽辞藻,也没有塞外风景和异城奇观,都是浅近的口语,表达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却将他乡游子真实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如下: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代: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赏析: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
上句写出了人们“欢娱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说在此太平盛世,应该通宵尽兴。吃过晚饭,打扮一新的人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门,三五成群相邀着、呼唤着、嬉笑着,涌出巷口,融入大街,汇进似潮喧闹欢腾的人流。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谁家”、“何处”,实际是指家家、人人说明万巷皆空的盛况。这包括了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类人。
迎春年的古诗
关于春节的诗词:1、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069年,王安石任命为了参知政事(副宰相),开始主持变法。同一年春节,王安石见到家家户户忙着过春节,一派新景象,于是就写下这首《元日》,通过对“新年新气象”的描写,表达出了王安石对变法的信心,对国家未来的展望。诗歌第一句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第二句写春天的气息;第三句写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表现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最后一居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
2、高适的《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夕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和家人团圆。在这一天,依然有人漂流在天涯,或者羁留在驿站,自己孤零零地度过这一夜。这种诗歌在唐朝很多,以高适的《除夜作》最典型。过年对于小孩来说是最欢喜的事情,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意味着又增加了一岁,走向了衰老。
3、叶燮《迎春》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叶燮的这首《迎春》和王安石的《元日》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诗的前两句写春节时候的其乐融融、热闹非常的景象。三四句是议论:春天在哪里?一般而言春天在郊外,郊外的花开始开了,春天的气息已经开始到了。但是对于北方的人来说,春天的气息还没有出现。不过,春节不就是春天的新气象吗?春节,千门万户贴春联,这就是春天的气息。
4、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773年,正是乾隆盛世时代,诗人除夕归家过年,对当时的社会景象做出了自己的看法。“千家笑语漏迟迟”在说除夕时候,千家万户,其乐融融,笑声不断,在此之中,不觉时间流逝。第二句,是“忧患潜从物外知”展现出了士人的忧患意识。当时虽然是盛世,但是一些社会现象已经表现出了衰败的景象。最后两句,诗人自己独立市桥,思考社会问题,而别人无法理解,怀才不遇。
5、文天祥《除夜》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这首诗写在公元1281年的除夕,这是文天祥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算是文天祥的绝命诗。
6、袁凯《客中除夕》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袁凯是元末明初的诗人,常常客游外地,寄寓他乡。在除夕佳节的时候,也只能羁旅外地,在除夕晚上,感叹其他家的儿女逐渐长大,自己不断老去,感叹颇多。钟尚钧评价到:此诗将“今夕”和过去、他乡和故乡、儿女与妻子、社会与个人、作客与思乡,总揽于八句之中,包蕴深厚,以少写多,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达到了十分精练的程度。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
关于迎春年的诗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风送暖,旭日初升。
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多么喜庆的一派春节景象!
王安石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
《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
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
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除夜》
宋代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本诗诗句冲淡、平和,没有“天地有正气”的豪迈,没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现出大英雄欲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
文天祥甚至在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代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天黑之后点起描画的红烛,排起守岁的宴席,友朋列坐其次。
席间歌女唱起《梅花》旧曲,大家畅饮新蒸的柏酒,推杯换盏,间或会有行酒令的游戏,四处漂泊随行处且行乐。
《甲午元旦》
清代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此诗前四句写除夕,围炉守岁,饮酒消夜。
第三句过渡,借分赠,买春钱”暗示旧年已去,新岁已来,后四句转入写元旦。
点爆竹,换桃符,听乐曲,拜新年。字里行间,跃动着孔尚任一颗赤诚的童心。
好了,关于“关于除夕的古诗四句”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关于除夕的古诗四句”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