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备课
zmhk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备课 下面,我将为大家展开关于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的讨论,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决大家的疑问。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人教版一年
下面,我将为大家展开关于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的讨论,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决大家的疑问。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的问题。
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案
2.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3.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
4.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5.小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
6.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案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准确地计算出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根据100以内的组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能准确计算。
教学工具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40里面有( )个十;
(2)4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4个十和5个一是( );
(3)3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3个十和8个一是( )。
2、课件出示口算题:
①6+3= ②5+8=
③9-4= ④15-7=
⑤8+9= ⑥15-6=
⑦14-6= ⑧4+6=
二、探究新知
1、激励导入
刚才大家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非常熟练。这节课我们学习比20大的数字的加减法计算,你有信心学好吗?
2、设计情境
一天,小明与妈妈去超市里买写字本。妈妈原本打算买30本,就在付钱时,小明又在货架上拿了2本,这样以来妈妈一共要付多少本写字本的钱?要解决此题,怎样列式计算?
生答师板书:30+2=
(1)用小棒摆一摆
请同学们先摆出30根小棒,代表30本写字本,你们怎么都摆了3捆小棒呢?(3捆就代表3个十,师板书:3个十)
再摆出2根小棒代表2本写字本。(2根小棒代表2个一,师板书:2个一)
请同学们把两部分合到一起,想一想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谁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
看小精灵是怎么想的?和我们的想法一样吗?(30是3个十,2是2个一,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所以30+2=32)
(2)如果妈妈买的是60本,小明又拿了3本,他们一共要付几本的钱呢?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答师板书:60+3=
30+2大家会计算,60+3你会计算吗?自己先说一说算法。谁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3)反馈练习
先说算法再说出结果
30+4= 20+8= 50+2=
3、如果妈妈原本买了32本写字本,付钱时发现钱不够,让小明退回2本,她应该付几本的钱?怎样列式计算?
生答师板书:32-2
(1)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试着算出32-2=?
谁想给大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看小精灵和大家的想法一样吗?(32是3个十和2个一,减去2就是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也就是30,所以32-2=30、)
(2)若妈妈本来买了63本,付钱时退回了3本,应该付几本的钱?怎样列式计算?(63-3)
请自己先算一算,并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
(3)反馈练习:
先说想法再说得数:56-6= 98-8= 74-4=
4、引导学生思考
2+30=?应该怎样计算?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使学生明白算理,2+30表示2个一和3个十合起来,得32。与例8?30+2?只是加数的位置不同,但算法相同。
(2)反馈练习:
3+60,9+80,7+20,5+40,先说算再说得数。
自己在练习本上编几道同类几十加几的口算题,再颠倒位置口算。算完让学生思考,看学生能发现了什么?(两个数颠倒位置相加,但计算结果相同)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或两位数减一位数),师: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结合上面例题的计算说说怎样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课后习题
一、填空。
1、3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3个十和5个一是( )。
2、星期天,猫妈妈和小猫一起去钓鱼,它们一共钓了38条鱼,其中猫妈妈钓了30条,想一想,小猫钓了( )条。
3、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4、( )里面有5个十和9个一。
5、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2的数是( )。
6、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3,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2,这个数是( )。
7、在12、36、50、34、18、90这6个数中,比36小一些的数是( ),比36大一些的数是( ),比12大又比34小的数是( ),( )比50大得多。
二、比比谁算得有对又快。
70+8= 40+4= 75-5=
83-3= 90+8= 30+7=
4+70= 67-7= 80+6=
三、列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停车场停了50辆自行车,又推来了9辆,一共有多少辆?
2、花房里有36盆花,搬走了6盆,还剩多少盆?
3、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每人一瓶矿泉水,带40瓶够吗?
4、小明剪了50颗星,小东剪了7颗星,学前班共有54个学生,他们剪得星星够每人一颗吗?
板书
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案(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口算;
(2)巩固数的组成,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初步了解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研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运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已经有了计算加法的经验,又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组成,把把两者结合起来,?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述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过程,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老朋友,看,他来了!
课件出示:30的自我介绍。
你能帮她找找其他的整十数朋友吗?
请大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出一百以内的整十数。
2、课件出示数宝宝自我介绍。
同学们表现真棒。一些数宝宝也闻声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能帮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吗?
课件动画出示:57 69 85 66 22 32
2、还有几个数宝宝还没有出生呢就来到我们课堂了,猜猜他们是谁?
课件出示数宝宝的自述,学生猜数字。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
(1)过渡:同学们的表现真好,老师决定买一些本子作为奖品奖给大家,大家说好不好?
(2)课件显示老师买写字本的情境,售货员阿姨先拿给老师2本,又拿给老师30本。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谁能提一个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本?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等学习了人民币的知识后在解决。)
生3:先给老师2本还差多少本?
(给能根据这一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的都加以鼓励。)
[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2和2+30。
(1)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问题。如果想知道:一共买了多少本?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2+30=32
(2)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学生口答后,师小结。
(3)30+2等于32对吗?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算一算,在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现在开始!
(4)汇报算法:
①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再在个位上拨3颗珠子,就是32。
②摆小棒。
(学生汇报时,要引导学生说出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几。)
(5)如果不用学具,你能算出30+2吗?
学生汇报。
A、接数法:30接着数2个,就是32,所以30+2=32。
B、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C:
(6)优化算法:大家想的方法很多也很好,那你觉得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用起来最方便?
引导学生说出:算30+2,用数的组成计算最方便。
[使学生理解列出30+2是依据加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7)问:?要求一共多少本?还可以怎样列加法算式
教师板书:2+30=
2+30怎样计算?谁能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学生说算法,并得出结果。
(8)随堂练。看同学们学的这么好,下面我们进行一次小小的比赛,好不好?谁能用数的组成口算出下面的算式,加油吧!还有小奖品等你呢!
60+3= 30+8=
60+8= 50+8=
60+9= 90+8=
3、解决32-2=和32-30=。
(1)师:刚才老师已经把2本奖给了同学,那老师还剩多少本呢?应该怎样计算?
(2)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
问: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想加法算减法,因为30+2=32,所以32-2=30等等。)
(3)如果老师拿走3包,还剩几本?你打算怎么解决?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30=2
(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3个10还剩2个一,就是2;还可以想加法算减法,因为30+2=32,所以32-2=30等等。)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学会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下面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到数学城堡去玩一玩,大家想不想去?
可是去城堡的路上被眼镜蛇设置了几道关卡,同学们敢不敢闯过去啊?
第一关:摆小棒,列算式,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书4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自己观察后,列出相应的算式,再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1)先摆5捆,再摆6根。
(2)先摆5捆又6根,再拿走6根。
(3)先摆5捆又6根,再拿走5捆。
第二关:(书48页?做一做?第2题)
师: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你能帮帮小熊吗?
学生口答,集体完成。
第三关:小蜜蜂回家。
在去城堡的路上,眼镜蛇怪还放了一群迷路的小蜜蜂,大家能把他们送回家吗?
算对蜜蜂身上的算式,蜜蜂才能回家呦!
第四关:解决问题。
出示课本上两个人对话的场景,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算式来表示。
学生汇报,师课件展示完整过程。
同学们顺利的闯过了眼镜蛇的关卡,城堡的大门即将打开,大家快看看城堡里面有什么?
智慧爷爷在数学城堡里面准备了许多智慧果,谁能算对智慧果上的算式,智慧爷爷就将智慧果送给谁。
课件出示智慧树,学生口答智慧果上的算式,算对就把智慧果奖励给他。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学生自由谈收获。
下课。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找规律》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规律的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事物(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找到的规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 同学们,六一节快到了,老师听说学校里要准备搞一次联欢会,每个教室都装扮装扮,看这些小朋友已经在自己装扮的教室里跳起舞来了。出示课件联欢会动画。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有彩旗,灯笼和花朵。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不是,是有顺序的。 是的,它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想不想找一下他们的规律呀?(想!)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领着学生认读
二、 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 课件出示彩旗图
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都猜的是红旗,来看看对不对。猜的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黄旗的后面是红旗。小旗的规律是按1面黄旗、1面红旗为一组重复排列。(让学生明白1面黄旗1面红旗为一组,这样的一组重复出现。)
2、 课件出示小花排列图
教室里还有小花,它的排列是怎样的,你发现了什么?是否也有规律? 我们发现小花是按照1朵红,1朵紫这样的规律来排列的。
3、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彩旗,小花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摆放和小朋友队列又有什么规律呢? 是的!它们都是重复排列的。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板书)领着学生读一读。
说的真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一个后面都应该摆什么颜色吧?出示刚才的联欢会动画。
通过观察,发现灯笼是按照红蓝蓝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红色的。小朋友是按小女孩,小男孩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小朋友是小男孩。
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真替你们感到高兴。
4、那利用你们明亮的眼睛来看看下一个是谁吧?先观察图形,找到下一个是什么图形,再讨论什么颜色?同学们发现的真快,立马就能找到它的规律,那我们一起拿出你们的图形来摆一摆吧,小组合作。出示要求。
教师巡视,检查每组摆放的规律,及时给他们表扬与赞美。你们的小手真是太巧了,能摆出这么多的规律来,那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快速的整理好你们的图形,看看谁能第一个看到老师的作品。
5、出示一组碗的摆放。让学生先观察它的排列规律。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也可以从数字的排列规律入手。
可爱的鸡妈妈领着她的小鸡也来到了,你们能帮他们找出规律填出数来吗?出示课件。
三、 知识运用
1、 摆一摆,填一填。
从图形观察,也可以观察小棒的个数。
2、 接着画一画,填一填。
3、 画一画:拿出准备好的作业纸,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形成一定的规律,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吧!
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赞美!
4、猜一猜后面是什么?出示图形
(1)想一想有什么规律,并将后面的空格补充上
(2)应该涂什么颜色?
归纳总结:找图形变化的规律按照颜色的重复特点和形状的重复特点找规律。
四、 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出示,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并且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规律。
做动作,找规律:先发现小朋友是如何做的?
再找学生自己创造规律我会创造规律。
好,请一位同学把你创造的规律表演给大家,请你发号使令带领大家一起来做一做。好,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倒数5个数,一起来看他们创造的规律!
太棒了,大家都非常的开动脑筋能够创造出很多的规律。
五、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有什么收获呀?一起来说一说吧!
看着板书回顾今天的内容。
其实在生活有很多的规律。看看谁最善于发现,你注意到生活中的那些规律了吗?出示几幅让学生欣赏。
这节课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规律美的眼睛。回到家把你发现的生活的规律告诉爸爸,妈妈,和你的好朋友好吗?看谁最善于发现美,创造美。这节课我们同学们利用学到的知识创造了这么多的规律,希望你们长大后当一个真正的大设计师,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我们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板书
重复排列的规律:1面黄旗1面红旗为一组重复排列
1朵红花1多紫花为一组重复排列
灯笼红蓝蓝为一组重复排列
小朋友女男为一组重复排列
《找规律》教案(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规律美,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理解规律
(一)生活引入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举行一个联欢会,你们打算怎么来布置自己的教室呢?
1.学生交流汇报
2.老师的想法也和大家的差不多(呈现例1的情境图中的上半部),你们看,漂亮吗?
3.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老师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说出:彩旗、灯笼和花朵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的。并指出:这样的排列就叫有规律的排列。
5.教师说明:一般来说,一组实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我们就可以称为有规律的排列。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并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一)寻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1.找一找:让学生自己观察,去找一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2.说一说:
(1)让学生说出彩旗的排列规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彩旗是按一面黄旗一面红旗的规律来排列的。
(2)教师提问:
①彩旗是每排几面就出现重复的?引导学生说出:每两面出现重复。
②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两面看成一组,所有的这些彩旗都是这样一组一组的重复排列的呢?
3.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彩旗重复的部分。
(二)寻找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1.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小花、灯笼与小朋友排列中的一组重复部分。
2.说一说:
(1)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分别是什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2)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与小朋友是把什么作为一组,一组中的第一个分别是什么?特别强调:灯笼是三个为一组。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板书:重复排列)
(三)反馈练习
1、动脑练习:(课件出示)
(1)、说一说:图中缺了3个小朋友,你知道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吗?(学生讨论,指明回答。)
(2)、圈出重复出现的部分。(指明回答)
(3)、说说身边的规律。
(4)、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2、动手练习:
(1)、第一关:画一画并圈出重复出现的部分。拿出1号作业纸,独立完成。(完成后展示交流)
(2)、第二关:圈一圈,完成在2号作业纸上。(展示交流)
(3)、第三关:涂一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规律来涂色,完成P85的?做一做?。
三、数形结合,认知规律
(一)呈现例2的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
1.说一说:
(1)你发现了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你能圈出其中的一组吗?
(3)碗的排列规律与前面所学的规律有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颜色上没有变化,但数量上有变化。而且数量上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
2.试一试:
(1)你能将碗的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用数字表示出来吗?请学生说出相对应的碗的下面的数字。
(2)完整呈现例2的第(1)题:
3.议一议:碗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相同吗?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同时让学生感受: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二)呈现例2的第(2)题:
1.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填空。
2.说一说:图形与数字有什么排列规律?
3.完成P86?做一做?第1、2题。
(一)数学游戏
做动作,猜规律:
课件分步呈现每个动作,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做了三组后,让学生猜下一个动作是什么。并说出这些动作的排列规律。
(二)基本练习
练习二十第2题。
(三)提高练习
练习二十第1、题。
四、谈收获:
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交流,指明回答。)
全课小结:其实,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律带给我们的美,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做一个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发现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利用所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学具辅助、算式比较等方法,逐渐丰富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理解算理,得出算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考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工具
教具:课件、小棒、计数器;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的组成
(1)出示53。
①这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4表示( )个( ),个位上的()表示( )个( )。
②如果用小棒你怎样摆出这个数?
③如果在计数器上,你怎样拨出这个数?
2.口算题
40+20 50+30 40+2 50+3
(二)发现信息,完整表达
1.师:(出示主题图)在写字课上,小林和小红两位小朋友也在谈论着完成的作业情况。
2.发现信息。
师:从中你发现什么信息?(师板书)
生:小林写了25个大字,还要写2个;小红写了20个。
3.教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生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4.尝试列式。
师:解决这些问题,怎样列式?
生说算式,教师板书出:
25+2= 25+20=
(三)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
1.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师:25+2=?,你会计算吗?用你的学具摆一摆。
(1)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验证。
(2)学生汇报过程。
预设?
①小棒摆放。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根表示加上2。
②计数器拨数。先拨出25,在增加2个,在个位上再拨出2个,最后是27个。
2.理解算理
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个位加个位,十位不变。
(四)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师:25+20=?你会计算吗?用你的学具摆一摆。
(1)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验证。
(2)学生汇报过程。
预设?
①小棒摆放。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捆表示加上20。
②计数器拨数。先拨出25,再增加20个,在十位上再拨出2个,最后是45个。
2.理解算理
小结: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个位加个位,十位不变。
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十位加十位,个位不变。
3.比较发现。
师:这两题中,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生: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十位加十位,个位不变。
(五)巩固应用
1.口算
2.看谁算得快
3.小猴摘苹果
4.我来试试。
5+3= 2+6=
35+3= 2+46=
35+30= 20+46=
课后小结
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个位加个位,十位不变。
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十位加十位,个位不变。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二)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工具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 40+2
50+30 50+3
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二、揭示课题。
三、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出示课件,小林和小红在写字。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小林和小红一共要写多少字?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字?)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25+2 25+20
怎么计算25+2和25+20呢?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2根得到7根小棒,再和2捆小棒合起来是27。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27,45。
4、你觉得上面两个算式得算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呢?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我们再来看看联欢会上,同学们要喝饮料,一共要多少瓶呢?怎么计算24+9呢?
大家用小棒摆一摆,再算一算。
大家想一想,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我们可以先算24+6,再算30+3。我们还可以先算4+9,再算10+13。同学们还可以怎么算呢?大家想一想。
四、练习。
1、书上第64页的?做一做?。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2、练习十五1~3题。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课后习题
课堂小测与评价。
20+3= 25+3= 76+3=
2+30= 20+30= 69+30=
板书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我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 篇1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教学准备 :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
一、 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 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 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平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平平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 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平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板书设计 :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 篇2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1苯岷仙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2痹谌鲜锻夹蔚墓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备惺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圆柱的学具和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辨认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吗?
出示。
学生辨认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辨认的。
教师:你在上节课是怎样认识这些图形的呢?
学生自由地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以下的板书。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图形分类—物体与图形的联系—说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这节课就小朋友们掌握的这些方法来认识新的图形—三角形和圆。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2
教师:根据我们前一节课的学习方法,我们还是从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开始。
出示例2。
教师: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品分别是硬币、红领巾、钟面、锦旗。
教师:知道这些物品的形状是什么图形吗?如果学生能凭借生活经验说出硬币和钟面的形状是圆,红领巾和锦旗的形状是三角形,教师则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圆或三角形的?”促使学生说己判断的依据;如果学生不知道是什么形状,教师则引导学生这样思考。
教师:能把这些物品分成两类吗?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教师抓住学生按形状分这种分法进行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让学生说出硬币、钟面都是圆圆的,所以把它们分到一起;红领巾、锦旗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所以把它们分到一起。
教师:像这样圆圆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圆;这种有三个角和三条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教师在图形的下面板书圆、三角形。
教师:看看这些学具,你能在这些学具中找出三角形和圆吗?
引导学生在学具中找出三角形和圆。
教师:把这些学具放在桌面上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什么?
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和圆都有平平的面。
教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说三角形有直直的边,而圆的边是弯弯的。
教师:这是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最大的不同,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直直的边,而圆却是弯弯的边。下面我们应该从物体与图形的联系中来认识圆和三角形了。想一想,圆和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有联系?与三角形有联系的物体我们学过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意识到圆和一年级上期学习的圆柱的联系,圆柱的上面和下面就是圆;没有学过与三角形有联系的物体。
教师:拿出你们的圆柱看一看,它的上面和圆吗?你能够圆柱来画圆吗?
指导学生圆柱“印”在纸上画圆,学生画曲线可能有困难,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画完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示,全班集体。
出示下图。
教师:你能判断左边的物体能画出右边哪个图形吗?
学生判断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教师:小朋友们会圆柱画圆了,你会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吗?想一想,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和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不一样?
引导学生说出围长方形和正方形时要围四条边,而围三角形只围三条边。
教师:围一围试试,看你们围出来的三角形是一样的吗?
学生围三角形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出不同的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展示出来。
教师:看看你们围的三角形,它们的大小、样子都完全一样吗?
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图形的大小和样子是有区别的。
教师:但是它们为什么都叫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都是由三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都有三个角。
教师:对了,虽然这些图形的样子有些不同,但它们都是由三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呀,所以它们都叫三角形。
教师:我们已经讨论了物体与图形的联系,按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方法,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
让学生看着板书说出下一步是说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生活中有这样的三角形和圆吗?我们看这两个小朋友找到了哪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圆?
出示第50页最下面的'“议一议”。
教师:除了有的交通标志牌的面是三角形,圆桌的面是圆形外,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说几个例子来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地说。
教师:你们在说的时候都到一个“面”字,能说一说这个“面”字是什么意思吗?不要这个“面”字对不对呢?
让学生理解圆桌的面是指上面的一个图形,而整个圆桌不是一个平面图形,而是一个物体了。
教师:这样一来,小朋友对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一些了。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第52页第3题、第4题、第6题,其中第4题和第6题只要求学生完成三角形和圆的作业内容,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导学生完成第51页第4题“拼一拼”的活动,拼好后学生相互参观,相互。
(3)指导学生思考第53页思考题中的第2小题,完成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看的。要求学生这样看,单独的三角形有3个,两个三角形合成一个三角形的有2个,三个三角形合成一个三角形的有1个,一共是“3+2+1=6个”三角形。
四、课堂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第53页第7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 篇3教学内容
1、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重点、难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教学要求
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地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
积木钉子板、水彩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图形。(板书:认图形)
二、新授
1、搭积木
(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积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搭一搭。分小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拼搭的情况。
(2)提问,观察拼搭的积木,想一想在拼搭的积木中哪些是已经认识的,哪些还不认识?
(3)分类:
教师从中取出1个长方体,让学生说出名称并要求学生把拼搭中的所长方体都拿出来放在一起。
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把拼搭的积木进行分类。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类的情况。
汇报分类结果,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平面
①首先观察长方体,观察各块长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形。
板书:
长方形
观察长方体的每一个面与黑板上画的长方形一样吗?
②观察正方体,观察各块正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
板书:正方形
观察正方体的每个面与黑板上的正方形一样吗?
③观察圆柱。观察圆柱一个正向着我们的那个底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们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圆。
板书:圆
观察圆柱的两个底面与黑板上面的圆一样吗?
3、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先指名说出图形的名称,同桌同学再互相认一认。
3、小结。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一题图,看一看图中的小男孩是怎样用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画图形的?
(2)学生照样子画一画,每画出一个图形,说一说图形的名称?学生画图,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想一想:画长方形可以利用哪种几何形体?画正方形和圆呢?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题图,仔细观察,说说图中哪些物体的画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2)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说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画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边看图边想:钉子板上围成的是什么图形?怎样围的?你也会围吗?
(2)学生自己动手在钉子板上围一围,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在钉子板上能围出圆吗?让学生去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
4、完成“想想做做”4。
(1)先让学生在方格约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2)通过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你了解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哪些特征?
四、作业布置。
五、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第二课时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 图形、拼图形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世课我们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理面图形。
二、新授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张纸是什么开头你能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板书:三角形
(2)出示教材第43页第二组图,教师介绍:下面是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三角形面的物体。)
出示教材40页积木拼搭,认出有三角形面的积木,指一指哪个面是三角形的?
2、平行四边形
(1)拼一拼。
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吗?
板书:平行四边形
(2)出示教材44页例题说明:下面都是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你能从这引起物体上找到平行四边形吗?并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至第五题。(分小组比赛)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第三课时:练习五
教学内容:练习五。
教学目的: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啊,我们将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练习五1
(1) 出示第1题,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一说折出了什么图形?
(2) 展开,说一说在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2、练习五2。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叫两次对折?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并说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参与教科书说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练习五3。
(1)出示第3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图形?指指各种图形分别在哪里?
(2)指导学生数图形的个数,要求学生把图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有序地数。
(3)完成统计表,集体交流。
4、练习五4。
(1)要求学生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搭出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说说你是怎样搭的?(2)用8根小棒能搭出什么图形?试一试,让学生先搭,然后相互交流。
5、练习五5。
请学生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想一想怎样才能剪 出两个三角形,三个三角形、四个三角形。
6、练习五6。
(1)出示第6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是怎样把长方形转化平行四边形。
(2)学生动手按照书中的两幅图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7、练习五7。
(1)用书附页中的图形,照样子拼出书上的三种图形。
(2)试一试,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学生动手拼图,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小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
这节课教的认识图形不能跟上学期的重复,要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仅供参考。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1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3、学做风车。
(1) 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2)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2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2、3页,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①谈话启发方法。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3)放手认识圆。
①引导回顾方法。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交流图形: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圆)
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
(1)提问: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五、总结延伸: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3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年级下册 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 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 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 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还有很多平面图形组成的千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屏幕(演示)。
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刀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那么,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1)通过视频,我们可以做如下步骤: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2)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是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的?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3)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平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
说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我们就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动手吧)(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展示。
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这样的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你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一)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二)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三)你能用老师给的四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太棒了,鼓励一下我们自己)
四、剪一剪
为了奖励大家的发现,我还想和大家再做一个魔术(你们会用圆剪出一个正方形吗?好,接下来神奇的魔术就要开始了。我们根据提示,就这样(对折→对折→剪下→成功)
五、补一补
朋友们都听说了我们的神奇魔力,米老鼠也来请我们帮忙了,你们愿意帮他把墙修补好吗?(同时请一名同学到台前来亲自动手粘一下)在我们的帮助下,米老鼠家缺了10块砖的墙就被修补好了
六、拼图大比赛。
1、师: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发挥你的想象,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那些同学拼得又好又快,又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七、欣赏品评,知识延伸
师:同学们刚才拼的图形非常漂亮,老师很喜欢。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需要优美的图形的装饰,同学们也可以是一位小小设计师,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点生活,美化环境。(欣赏生活中的优秀装饰作品)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你有什么想法?
师: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爱动手,勤思考,不断地学习,一定能设计出更加美妙的图案,用数学来美化生活。课后,也可以上网查一查,看一看,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八、总结
好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图形宝宝们也要和我们说再见了。那从今天开始,就请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来拼组出神奇的造型,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发挥你神奇的七巧板魔力,拼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最后,就让我们伴随着神奇的七巧板乐曲与各位老师说再见吧。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套教案(下册) ,内容很多,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第一单元 位置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二、教学目标:
1、\x09基础知识:
(1)\x09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x09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x09基本技能: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3、\x09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秩序.
三、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课时安排:5课时
课题:认识上下1
一、\x09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上的内容、第2页做一做第1题.
二、教学目标:
1、\x09基础知识: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
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x09基本技能: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x09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难点是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四、教学准备:
1、\x09教师:教科书第1页主题图.投影图、智慧星、学具袋、
2、\x09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环节\x09教师活动\x09学生活动\x09教案修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揭示课题
三、讲授新知识:
\x09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拍手游戏,我说要求请同学们做动作.
师生合作:以身体为参照物,
请指一指那是上
请指一指那是下,
请指一指那是前,
请指一指那是后,
教师在说要求的时候,学生可以按要求做动作.
你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了老师的提问,你们真棒!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知识吗?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上、下、前、后”的知识.
1、\x09教学上、下的认识
师:寒假小朋友们都到哪里去玩?你们都做什么交通工具去玩的?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投影)这是我国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于长江,一般轮船正穿桥而过,桥上的铁道上奔驰着一列高速列车,铁道上方的公路上正行驶这一辆辆形态各异的汽车.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能提出有关上、下知识的问题吗?分组合作,讨论、讨论、\x09学生活动
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动作
生:齐答 想
:
生:火车、轮船、汽车、飞机、、、、、
生: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感到祖国的雄伟的气魄.
\x09游戏可以改为击掌,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高.
师:火车的上面有什么,火车的下面有什么?
你能用上或下说一句话吗?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篇一
单元 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① 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 学生回答。
③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X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二、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1)练习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认识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P6~P7 练习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的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课
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正方形的特点: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
课后反思:
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教学时以活动为主,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等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
重点难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认识的雪地里的那些小画家吗?它们都是谁呢?(小鸡、小鸭、小马等)
师:它们是怎样作画的?(用脚印出来的)
师:动物界的小画家很厉害,几步就印出了一幅画,但是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数学的图形王国里也有几位厉害的小画家,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参观这些画家的作品。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一)认一认——引入新知
师:大家还认识他们吗?
(师依次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
师:谁来介绍一下它们。
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学生如果不认识三棱柱,教师直接介绍。
师:对于上学期学过的这些立体图形,大家认的很准。我们是不是曾用它们玩过“搭一搭”,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搭汽车的时候为什么要用长方体做车身,圆柱做车轮呢?为什么不用长方体做车轮呢?
生:圆柱容易滚动,做车轮比较合适,长方体做车轮不行,下面太平了,不会滚动。
师:刚刚那位同学说的长方体“下面”太平了,你们听懂了吗?他说的是哪里呢?请大家来摸一摸,看看其他的物体有“平平”的地方吗?拿出你们袋子里的实物,找一找,用手摸一摸它们“平平”的地方,感觉一下。
(学生动手,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实物上的平面,感知面在体上)(平平的,滑滑的)
师:大家摸到的平平的地方就是立体图形的面,圆柱上容易滚动的那个面是平平的面吗?
生:不是,是弯曲的,圆柱体的平面在两头,圆圆的。
师:是的,圆柱体上容易滚动的摸起来弯曲的面叫曲面,还有球的表面也是曲面,对于曲面,以后我们再研究,今天我们只研究平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玩一玩——把面“请”下来
1、说一说
师:你能想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移下来吗?你准备用什么办法得到它们?
生1:把长方体的盒子放在纸上,用笔描出它的边线。
生2:剪一剪,从纸上剪下来一个面。
生3:用印泥把面印到纸上。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全班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从什么体上取下了一个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把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贴到黑板上。
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名称
(1)、认识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朋友——长方形,请小朋友们取出长方形,像老师这样用手摸一摸。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摸到一个平平的面)
师:老师也摸到了一个平平的面,请大家再和老师一起像这样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有四条边,四个尖尖的角)
师:横平竖直的角叫直角。今天我们就不具体学习直角了,大家只需要知道在长方形中这样横平竖直的角就是直角
师:请同学们来看,在长方形里有两条长边,有两条短边,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边的特点。请大家拿出手工纸和老师一起来折一折。上下对折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上下两条长边一样长。)
左右对折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左右两条短边一样长。)
(师小结:长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相对的边相等。) 师出示一个梯形,让学生判断这个是不是长方形。
学生交流自己的判断理由。
出示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请大家思考:我们在认识长方形的特点时候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生1:看一看
生2:摸一摸
生3:折一折
……
(2)、迁移类比,认识正方形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现在我们要认识正方形,我们能不能用刚才摸,看,折的方法来认识正方形呢?(同桌合作学习,来认识正方形的特点。)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1:一个平平的面。
生2:四个横平竖直的角。
生3:四条直直的边。
……
师:它的角是怎样的角呀?它的边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都是横平竖直的角。
生2:都是直角
生3:四条边都相等。
师:你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他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呢?
师小结: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四条边都相等。
总结:不管位置,大小,方向如何,只要符合正方形的特点它就是正方形。
(3)、小组合作,认识三角形和圆
师:我们很快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请小组合作,用摸一摸,折一折等方法找出圆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特点,发现特点以后请举手表示活动结束。
师:这个图形呢?(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三角形有一个平平的面,三条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的边。
生2:圆有一个平平面,没有角。是曲线围城的封闭图形。
师小结: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师小结:弯弯的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就是圆。
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圆和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认识不是只有直角三角形(直接强化,加深认识)。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1、分一分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四种图形分分类,从学具袋里拿出来,在桌上摆一摆、分一分,分类之前,可以好好观察一下每一个图形的特点,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分。
生1:分三类: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三角形;圆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这样分可以嘛?谁和他分的一样?举手示意
我们再来看一个
生2: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有角,边是直的);圆(弯曲的)
师: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3:分四类
长方形扁一些,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三角形三条边,圆弯曲的
师:也就是说,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就分了四组,有道理。现在,把这三种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
生:圆总是自己一类;
长方形、正方形可以放在一起,都有四条直直的边,也可以分开,因为也有不同的地方
师: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分类过程中更清楚的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这个好习惯会非常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很好!
2、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3、认一认
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4、找一找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学生汇报。
四练一练,体验应用
做“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加深认识并体会面在体上。(课本37页练一练)
1、今天我们的老朋友淘气、笑笑和机灵狗也来了,他们也喜欢玩积木,可是不小心弄丢了一些,想请你们帮一帮,愿意吗?
2、淘气说:我要得积木有两个面是圆形;笑笑说:我要的积木的面都是长方形;机灵狗说:我要的积木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3、赶快想一想,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你的学具中找一找。
五、延伸拓展,巩固总结
1、小朋友们能用今天认识的平面图形拼出美丽的图案吗?拼出来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拼的是什么呢?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等待你们去发现。你们要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爱思考,会学到很多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平面图形)
长方形 有4个直角,相对的边相等
正方形 有4个直角,4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 有3个角,3条边
圆 圆是曲线
篇三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几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讨论交流法等。
课前准备:
1、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学具及实物。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师:今天教室有许多神奇的口袋,你想知道袋子里有什么吗?
(找学生上台摸口袋里的物体,形容后,大家猜。)
——揭示课题: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
1、学生活动:练习分类
4人一组,每组一个口袋,装着各种物体。
学生分类后反馈分类方法:
方法一:按颜色分
方法二:按材质分
方法三:按大小分
……
教师予以肯定,并着重肯定第四种方法:按图形分。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通过学生的图形分法,整体感知。
(2)识记几何形体名称。
3、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点。
活动:
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
(1)摸:
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同;
正方体六个平面都相同(就像“六胞胎”);
圆柱两边是平平的圆面,中间像柱子,上下一般粗;
球没有平面,只有一个曲面。
(2)滚:
学生通过滚的实验得出结论:长方体、正方体不容易滚动,圆柱、球会滚。
4、猜谜语
巩固四个几何图形的特点。如: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谜底:球)
三、 巩固训练
多媒体出示实物
小组合作,给物体分类,集体反馈。
四、 回顾总结,综合评价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好“朋友”?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2、自我评价,师生评价。
五、 布置作业
师:请大家下去以后,用我们认识的基本图形搭建一组自己喜欢的,有特色的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拼组》教案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分它们。
2.数学思考:在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对比、归纳、概括以及动手操作等能力。在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验?面在体上?,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在各种活动之前,要求学生听清要求,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和审题的习惯。
4.情感态度:通过创设多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并在交流、讨论、汇报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分它们。
教学难点:体验?面在体上?,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复习铺垫。
1.故事引入,猜动物的脚印。
师:冬天来了,大森林里下雪了,小狗、小鸡、小鸭子、小马高高兴兴地来到雪地上玩耍,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小狗画?(梅花),小鸡画?(竹叶),小鸭子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2.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
师:这时,几个老朋友也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图形,学生说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3.介绍三棱柱和四棱柱。
师:还有两位新朋友也来了,它们是三棱柱和四棱柱,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4.师:它们手拉着手,也在雪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他们可能画出什么图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知识。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天性活泼,喜欢听故事,用下大雪了,小动物留下深深的脚印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拓宽的学生的知识层面,知道不同动物留下的脚印各不相同,顺利成章地暗示出立体图形留下的脚印也不尽相同,为下面的学习内容,埋下了伏笔。
二、自主操作 体验特征。
(一)摸一摸,初步感知?平面?。
1.明确活动要求。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篮子里拿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摸一摸它的面,感受一下这些面是怎么样的。
2.学生在小组里开展摸一摸的活动。
3.交流、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摸的是哪个立体图形,它的面摸起来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会说:我摸的是长方体,它的每个面都是平平的。我摸的三棱柱,它的每个也是平平的?
当学生说到圆柱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圆柱的上面和下面是平平的,而侧面是弯曲的。
4.揭示?平面?的意义。
师:这节课,我们只研究立体图形上平平的面,我们把这样平平的面叫做平面。(板书平面)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立体图形上的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除了圆柱的侧面以外,其余的立体图形上的面都是平平的,构建了?平面?的概念,让学生深刻理解?平面?的含义。
(二)描一描,体验?面从体生?。
1.引导学生思考画平面图形的方法。
师: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能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搬到纸上呢?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要是有困难的,可是在小组里一起讨论一下办法。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的方法:描一描,印一印,剪一剪?
老师要肯定学生想出的各种办法。
2.明确画图要求。
师:我们就用描一描的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搬到纸上。活动之前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第一个要求: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立体图形,描下几个不同形状的平面。第二个要求:描完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画的图形是从哪个立体图形的哪个面上描下来的。听明白要求了吗?开始吧!
3.学生开展描一描的活动,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的作品。
4.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描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同学描出的图形。看看哪位小朋友最会听,最会学习。
师:能说说你这个图形是从哪个立体图形上的哪个面描下来的吗?
让学生指着立体图形的面,说画法:我描出的是长方体上这个长长的面。我描的是正方体上这个方方的面。我描出的是圆柱上这个圆圆的面。
5.揭示?平面图形?的意义。
师:这么多的图形,全都是从立体图形的平面上描下来的,它们都叫做平面图形。(板书:图形)
设计意图: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立体图形,以描的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很好的帮助学生体会?面从体生?、?面在体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分一分,体验特征。
1.明确活动要求。
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些平面图形按形状分一分类吗?(能)在活动之前,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第一个要求:请小组长把袋子里的平面图形卡片倒在小白板上,四人小组一起想一想,哪些图形是同一类的,就把它放在一起。第二个要求:分完后,说一说每一类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为每个小组准备各种图形若干个)
2.小组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师巡视指导,请一生到黑板上进行分类。
3.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分好了吗?请小组长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小组长上前展示小组的分类情况。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类的吗?
引导学生说出分类情况:我们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了五类,这几个图形是同一类,这几个图形是另一类?
4.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名称。
(1)认识长方形。
师:你们为什么把这三个大小一样的平面图形分成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手指着长方形这类图形)
引导学生说特征:这类图形都有四个尖尖的角,四条直直的边,其中有两条长长的边,两条短短的边。(说明:由于学生还没有认识边的概念,在这里,要跟学生介绍边的意义。)
师小结特征:说的多好啊!只要有这些特点的平面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长方形。(在这类图形的上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
师:这一类图形又是怎样的呢?(手指着正方形这类图形)
引导学生说特征:这类图形也是有四尖尖的个角,四条直直的边,并且每一条边一样长。
师小结特征:同学们真会观察,像这样有四个角,四条边,每一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在这类图形的上面板书:正方形。)
(3)认识平行四边形。
师:这一类图形又有哪些特点呢?(手指着平行四边形这类图形)
引导学生说特征:这些图形也是有四个尖尖的角,四条直直的边,但它跟长方形、正方形不同的是有两条斜斜的边?
师进一步引导:你能用手比画一下这两条边是怎样斜的吗?
学生比画并说明:这两条边都是向同一个方向斜的。
师小结特征:你真会对比啊!像这样有四个角,四条边,其中有两条边向同一个方向斜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4)认识三角形。
师:这一类图形又是怎样的呢?(手指着三角形这类图形)
引导学生说特征:这些图形都有三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的边。
师小结特征:像这样有三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边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5)认识圆形。
师:最后一类图形又有哪些特征呢?
引导学生说特征:这些图形没有尖尖的角,没有直直的边,圆溜溜的。
师小结特征:像这样没有尖尖的角,没有直直的边,圆溜溜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圆形。(板书:圆形)
5.深化?面从体生?的思想。
利用课件,师进行引导:在长方体上,我们能找到长方形,在正方体上能找到正方形,在圆柱上能找到圆形,三棱柱的上面能找到三角形,三棱柱的侧面还能找到长方形,四棱柱的前面是平行四边形,上面则是长方形。
小结:同一个物体的表面可能找到不同的平面图形,我们在讲的时候一定要指明是哪个物体的哪个面是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把不同的平面图形进行归类。其中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概括等数学思考方式,才能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图形分成一类,这样各种图形的特征就显而易见了。
(四) 找一找,进一步感受?面在体上?。
1.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面都是我们今天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能找一找、说一说吗?
2.学生在小组里找一找、说一说。
3.交流、汇报。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表达。如:书本的上面是长方形?
4.欣赏生活中的平面图形。(课件出示)
师:早上去上学,小区里的篱笆上有平行四边形,到店里喝早茶,糕点上有平行四边形,吃饱了来到学校,我们学校门口都能找到好多平面图形:伸缩门上有平行四边形,地上画线区域里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设计意图:找一找的活动,能让学生在辨认中巩固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受?面在体上?,体会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三、分层作业、拓展提高。
过渡语:这些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呀!如果我遮住它们的一角,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
1.猜一猜,白云下面是什么图形。
师:你能猜一猜白云下面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猜图形。
师:学生可真会辨别啊!一下子就猜中了白云下面的图形。要是老师都把他们混在一起,你还能辨认出来吗?(课件出示第二个练习)
2.填一填。(书第5页第2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5页,自己独立完成第2题,做完后请在小组里交流做法。
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
老师要引导学生说明理由。如:为什么觉得4号图形是正方形呢?那6号图形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呢?
3.数一数(书第5页第3题)。
师:平面图形还可以拼出美丽的图画呢!看,这是一只?蜻蜓(课件出示练习3)。你知道它分别有哪些图形组成的?各种图形又有几个呢?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让个别学生点着图案数出各种图形的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层次的3个练习,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能区别、辨认出它们。
四、创意图案、延伸创造。(书第3页第2题)。
1.师:用立体图形上的不同图形,能画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请欣赏。(课件出示图案)
2.师:请同学们用立体图形上不同图形,描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3.学生自主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在小组里交流画法。
4.展示同学的作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立体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主要是让学生继续经历由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的过程,再次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验创作的乐趣。
五、回顾全课、畅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说说长方形是怎样的吗?正方形呢?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二)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师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图形,
问生你认识它们吗?上来指一指,说一说(部分同学都能说出这些图形)
师:课下我让同学们带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物体,你们带来了吗?(生:带来了) 师:拿出你带来的物体,你能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上面的图形吗?
(小组交流一下,互相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图形)
生1:我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生2:我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3:我从圆柱体上找到了圆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演示立体图形上的平面图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面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各种形状的,你们能把这些分分类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织分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小组1:我们组分了5类,长方形分了一类,正方形分了一类,圆形分了一类,平形四边形分了一类,三角形分了一类。
小组2:我们是按颜色分的
师:你们的这种分法很有道理。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按形状分类后的图形。
师指着小组1分出的大大小小的长方形问,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都是长方形?
生1:长长的,直直的。
生2:有4个角。
师:其他同学也这样认为吗?
师: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那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生1:四四方方的。
生2:方方正正的。
生3:有4个角
师:噢,那平形四边形呢?
生1:也有4个角,
师:谁来说三角形的样子?
生1:3条边,3个角。
师:圆呢?
生:圆圆的,弯弯的。
师:圆的边是弯曲的,其他图形的边是直直的。
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这些平面图形的样子了,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了,可要注意看。 师:看它是什么形状的?(横举长方形。)
生:长方形。
师:这样放呢?(斜举长方形)
生:长方形。
师:这样还是长方形啊?
生:是。
师:再看,(横着举平形四边形)它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呢?(斜着举平形四边形。) 生:平形四边形。
师:大家个个都有火眼金睛,太棒了!
课件出示,有什么不同呢?
师:同学们自已提出的问题,会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二、联系生活,深入感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今天所学的图形,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1: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地板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3:我们带的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生4:我们星期一升国旗时,国旗的形状的长方形的。
生5:我们图书角的图书版子的形状是平形四边形的。
生6:我们的画画笔盒子的底面是圆形的。
师:看到同学们即善于观察又善于思考,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现在老师再带大家到生活中去走走,看看!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图形,做一做:1)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第2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 )里。
第3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第6题,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出来。
第7题,右边的图形是长方体的哪个面,用线连起来。
猜猜看
这样能看吗?
比一比,看谁的眼睛最亮
有( )个正方形
有( )个三角形
做一做:
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展示作品。
四、课堂总结
师: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这节课我们学习 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
生2:我知道了每种图形的样子。
师: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图形中还有很多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以后我们继续学习。
《图形的拼组》教案(一)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1.2过程与方法: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2 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3 考点分析:能够正确指出一些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一)课件出示:几种平面图形,让学生说出名称。
(二)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平面图形来拼组。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操作感知:
(一)折一折:
1.长方形边的特征:
(1)将手中准备好的长方形对折,你是怎么对折的?
(2)学生交流汇报。有左右对折与上下对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
(3)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对折,上下两条边能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重合。同时教师指出: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
(4)板书归纳:长方形对边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长方形的边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正方形边的特征:
(1)猜测:观察一下手中的正方形,猜测一下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可能会有学生说:对边相等,也可能会有学生说:所有的边长都相等。
(2)讨论:我们怎么去证明你的猜测呢?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也可能会说:通过对折来证明。
(3)验证:让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正方形各边的关系。
(4)汇报;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对边相等;通过对角线对折证明邻边也相等。
(5)板书归纳: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讨论、验证、汇报等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同时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掌握。
(二)拼一拼:
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
(3)展示学生的拼法:一种是将长边对接,一种是将短边对接。
(4)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5)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必要的的方法铺垫。
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拼一拼:利用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所拼成的图形。
(4)议一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勤于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1)讨论:你和同桌准备拼一个什么图形?要用几个三角形?
(2)合作:同桌合作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你想拼成的图形?
(3)汇报:每桌派代表说一说你们拼成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汇报展示中不断丰增加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巩固应用
(一)基本练习:
1.?做一做?
(1)课件呈现?做一做?的两幅图,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
(2)用准备好的三角形(附页提供)拼组出其他平面图形。
(3)将学生的拼组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并请拼摆方法得当的同学介绍方法。
2.出示练习一第4题
(1)自主拼组:请同学们观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进行拼图大比拼。
(2)展示、评价:看看谁拼出的图案最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有效的巩固了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拓展练习:
出示练习一第5题,
1.课件出示第5题的图,创设情境:灰太狼发现喜羊羊家的墙壁上破了一个洞,想晚上跑到喜羊羊家来抓走喜羊羊,请你帮帮喜羊羊,看看缺了几块砖,让喜羊羊抓紧去买来,把墙上修补好。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导:可以动手画一画。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4.学生汇报,演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课后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拼一拼平面图形,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了平面图形的特征: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平面图形还能拼出好多好多的图形来,下节课我们就利用七巧板来拼图,同学们要提前准备好七巧板,明天大家来个大比拼。
板书
第2节拼一拼
1. 复习平面图形
2. 学习平面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3.动手拼一拼
《图形的拼组》教案(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复习:
1、把下列图形或图案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 2 3 4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教师出示风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风车)
3、你们喜欢风车吗 ?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钉、小棒、纸)你知道风车的风叶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的吗?(正方形)
二、感受新知,比较观察
1、你们说的很对,做风车的风叶需要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已经和我们见过面,是个老朋友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这节课我们继续约会这些老朋友,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
2、请大家拿起一张神奇的长方形纸,像老师这样指一指上边。谁知道和上边相对的变在哪里?对了,我们边指边说下边。我们可以说上边下边叫对边。
3、凭你的观察,上边下边的长短怎么样?(相等、长短一样)数学可不是这说说就可以的,有什么方法能动手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呢?
(用尺量、用绳量、对折)我们选择一种方法来证明一下。这样上下对折,发现了什么?(上下对边一样长、上下对边相等、上下对边完全重合)
4、请你观察长方形里还有另外一组对边吗?(有,左右对边)凭你的观察,左右对边的长短怎么样?(相等、长短一样)现在我们有没有方法证明左右对边相等?一起来像这样左右对折,发现了什么?(左右对边一样长、左右对边相等、左右对边完全重合)
5、 通刚才两次对折,我们可以概括地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遍我们动手验证的结果。(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6、 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指一指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边)我们观察一下,正方形四条边的长短怎么样?(一样长、相等)有没有方法来验证一下?
(对折。学生边说边做动作)请你上来做老师的合作伙伴。看看这个角和这个角叫对角,我们这样折这叫沿对角线对折。看,还有另外一对对角,再沿对角线对折,你发现了什么?(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遍我们动手验证的结果。(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7、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折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变成了4个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正方形变成了4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
也就是说,一个图形可以变成很多个同样的其他图形。
8、请同学们再拿出一张神奇的长方形纸,谁有办法把它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把一条短边和一条长边重合)右边多出来一个什么图形?
(长方形)轻轻地剪掉长方形。看,神奇的长方形纸里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利用刚才的经验,把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又变成了什么?
(四个小的三角形)
很好。请小朋友把手放好,摸摸耳朵仔细听,小手放好看老师。(表扬表现好的小组) 刚才我们用一张神奇的长方形指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又把正方形指对折再对折,变成四个小三角形,等一下又要用剪刀轻轻剪开。剪的时候注意,这里有一个中心点,减的时候不能剪刀中心点,剪出三角形边的一大半就可以了。然后拿起三角形的一个角往里捏,留下一个角再往里捏?,看看做成了什么?(风车)
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你的风车,如果有困难同桌帮忙做一下。
快让你的风车转动起来吧!观察风车转动时是什么图形?(圆形)
9、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做风车的过程中你都发现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原来啊,图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你想知道图形中跟多的秘密吗?我们一起快乐的摆一摆吧!收好风车,下课时装饰教室。
10、你想玩拼图吗?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请拿出学具盒里的长方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用这样的两个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图形?
拿出正方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
用相同大小的4个正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拿出三角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
小组合作,用4个 三角形卡片, 拼一拼,能拼出什么图形?
用9个三角形卡片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你能用一个圆剪出一个正方形吗?
你能用多少根小棒拼出这些图形?
(展示学生拼组作品)同学们的想法真多,你们真棒!
三、动手实践
1、接下来我们来变个魔术吧!请同学们轻轻把书翻到28页,看做一做。
你会用一个圆形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请小小魔术师们动动脑筋,按照书上的步骤剪一剪。指生边说边做,说明每一步图形的变化。
(把圆形对折,变成两个半圆形,再对折,变成四个扇形,在扇形两边的端点描出点,连成线,减下去就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2、哎呀,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我想用两种颜色的三角形拼成一幅漂亮的装饰画,可是我对自己设计的图案不太满意。
你们愿意帮助设计一些漂亮的团吗?
拼图比赛
(出示29页第1题)学生动手拼图形。互相交流欣赏,展示。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同学们学的很投入,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拼成的图案,你们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展示七巧板拼图)
五、作业 用正方形纸设计地砖铺成图案,比一比谁拼出的图案又多又漂亮!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长方形 对边相等 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
好了,今天关于“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